在中國,在線教育的春天還遠遠沒有到來
Copy to China在網絡教育領域又一次得到了印證。隨著過去兩年美國出現了諸如Khan Academy、Udemy、Coursera等很多新模式的互聯網教育企業,在2012年,中國也涌現出很多基于網絡教育的創業公司。在這個領域,最新的新聞是在線學習服務提供商Lynda.com募資1.03億美元。
但是,希望中國在線教育的創業者們和關注在線教育的投資人們,不要被這個新聞的表象蒙住了雙眼。要知道Lynda.com已經成立運營了17年之久、營收超一億美元之巨,也要知道Lynda.com是通吃個人和企業培訓市場,還要知道中美在版權保護上的巨大差異……更何況,看看它在美國這種模式的成功也是積年累月之功。
拋開Lynda.com、2Tor等個案,雖然美國網絡教育企業融資事件頻頻,但是細看下,其實融資數額相較其他的互聯網領域并不算高,可見美國的投資人雖然看好這個領域,但出手時還都是比較慎重的。通常來說,中國的投資機構也沒幾個真投什么創新領域的,基本是見著美國的風、使著中國的舵。所以,對于少有被成功驗證過的網絡教育領域來說,也不會真的敢投出多少錢來,中國植根于網絡教育的創業者們切莫被幻象所迷惑。我相信網絡教育領域的融資遠比主觀想象的要困難的多,更不要去奢望什么巨額融資了。

老牌視頻教學網站Lynda.com無疑是在線教育最為成功的案例之一
好大喜功是我們國人的特點,網絡教育的新進入者們也大抵如是,去年冒出來的幾家機構都是一上來就走平臺化的運營架構,可能大家都有一顆成為教育淘寶的心。我并不確認這種C2C模式在當下是否能成功,我只知道類似的模式在06、07年早已有了,只不過當時的幾個公司全軍覆沒了。當年的成了先烈,當下的能否成為先驅呢?
現在不可能有標準答案,但是確有幾點需要解決的問題:
其一,純粹的互聯網人做網絡教育創業最大的短板是不懂教育。所以創始團隊中一定要有懂教學的人參與,才能幫助了解教與學全過程中的用戶行為,構建更貼合教育需求的平臺功能。如果沒有對零售有深刻理解的人,不可能成就淘寶;如果沒有對教學有深刻理解的人,也不可能成就一個網絡教育的平臺。
其二,教師的信用評價體系。照搬淘寶對實物商品的評價肯定是不行的,每個人對老師授課好壞都是非常主觀的判斷,幾乎難有統一的評價標準。如何根據教學中的數據跟蹤挖掘建立一個客觀的評價模型也是非常必要的。也許名師不太需要這個,但是平臺上畢竟匯集更多的是等待成名的教師,他們很需要,當然學生們更需要。
其三,教學質量與效果的問題。這其實是和第二點相關的,網絡教育無論你做B2C還是C2C模式,核心都要解決的確保學生學有所得。你即便做平臺,也同樣需要考慮到這一點,而不是簡單的掃街找老師錄視頻就完事大吉了。如何解決網絡教育的互動性、解決個性化學習、自學習管理等等,也都應該是平臺方的責任,否則對于口碑效應明顯的教育培訓行業而言,很難確保平臺的可持續發展。
目前,國內網絡教育機構在復制在美國興起的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新型網絡教學模式的時候,基本只復制了短視頻、移動學習等表面功夫。但這并非MOOC的核心所在,歸根結底最終看的是學生在自學習狀態下的學習過程與效果。這方面,美國的MOOC教育機構也在摸索的過程中,我們的復制者和研究者們更缺乏可借鑒的成功方向,更何況中美教育之間存在的巨大差異,如何抄襲又如何創新?這是一個極大的難題。如果能實現完美的融合,那么勢必會建立起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和競爭壁壘。
一位投資人曾經跟我直言,中國的網絡教育企業沒有一家是能被驗證成功的模式,也沒有一家形成真正的核心競爭力和壁壘。對此觀點,我深以為然。老牌的國內網絡教育機構的發展速度遠遠落后于整個中國互聯網的發展,也基本沒有建立起自身足夠強大的護城河,新進入的網絡教育創業者們又能否建立起屬于自己的護城河?
越來越多的人說現在迎來了網絡教育的春天,我想說即便如今真的是網絡教育的春天,也只是早春三月剛剛發芽的時候,還很脆弱,遠未到開花結果時。
推薦閱讀
本報訊 國際知名房地產顧問公司DTZ戴德梁行近日發布報告顯示,經過兩年多來租金的持續上漲,北京的寫字樓租金已達到空前的高位,2012年第2、3兩個季度租金增幅逐漸放緩。去年第四季度,受整體經濟形勢和需求轉弱的影>>>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新東方在線副總裁:網絡教育的春天遠未到來
地址:http://m.sdlzkt.com/a/05/20130125/2577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