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讓周星馳都感到有些尷尬的局面。
自己投資一個多億的電影《西游降魔篇》上,現如今輿論關注的熱點竟然不在電影劇情上,而是鋪天蓋地地在算賬。
“公眾算賬的熱情超出了我們的想象。”作為這部電影在大陸地區發行方的華誼兄弟,董秘胡明說到這事倒也坦然,“就算是幫助中國電影行業普及知識吧!”
在此之前的2月26日晚間,華誼兄弟披露了第四份關于電影《西游降魔篇》的澄清公告。
因為就在前一天,周星馳通過控股的港交所上市公司比高集團發布公告稱,華誼兄弟并不是電影《西游降魔篇》的投資方,而只有投資方才能獲得電影收益的大部分分成;這一公告惹急了華誼兄弟,馬上反唇相譏,認定自己是投了錢進去的,而且按照協議是能分到大部分收益的。
華誼兄弟和比高集團的一場口水仗很快引來眾人圍觀,來自各方的業內人士紛紛施展算數功底,為華誼兄弟從總票房中算收入。這其中,僅券商研究員針對《西游降魔篇》這一部電影的分析,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就發了24篇研究報告。
對比去年華誼兄弟在力推電影《一九四二》的時候,各家研究員三個月的時間才推了10篇研究報告。
此間,有坊間人士擔心王中磊將和周星馳為了票房分成而對簿公堂,然而絕大部分資本市場以及娛樂圈內人士都認為沒有這個可能,因為大家都深諳其理,娛樂圈的一條基本法則就是不怕炒,炒得越兇,輿論關注度越高,輿論關注度對于拉升票房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王中磊和周星馳,正在導演著華誼兄弟和比高集團演繹著一場比《西游降魔篇》更為精彩的娛樂大片。
在這場鬧劇中,兩家上市公司對自己的臺詞把握得非常藝術:不能少說,會影響票房;不能多說,會影響股價;更不能亂說,會惹怒交易所和股民。
10億票房
按照目前能夠得到的官方確認數據,截止到2月25日零時,電影《西游降魔篇》的票房是9.9億元。
由于在接下來的半個月時間內,各家院線都沒有安排更大規模的影片,因此《西游降魔篇》將會繼續享有這段排片空當期。一直緊跟該影片的宏源證券分析師張澤京非常樂觀地估計,《西游降魔篇》的票房只需要一周的時間便可順利地突破12億元。
這也將是今年國內院線繼《泰囧》之后第二部票房突破10億元的影片,也是華誼兄弟參與投資的第一部票房過10億的影片。
這個數字無論對于該片的制作方周星馳控制的比高集團,還是包括華誼兄弟在內的其他投資人,都是一件值得慶賀的事。
因為此前參照同為周星馳執導的《功夫》和《長江七號》兩部影片的票房,預計《西游降魔篇》的票房只有3億元左右。
這樣的話,如果除去院線分成和發行費用,再減去發行宣傳費用和發行方給的保底費,投資方最終得到了凈收益大約只有2000萬元到3000萬元左右。也正是由于當初的保守,作為電影制作方的比高集團在和作為發行方的華誼兄弟簽訂凈收益分成協議時,只將其分成三個檔,分別是低于1000萬元,1000萬元至2000萬元,以及高于2000萬元。
然而現如今,最終算下來的影片投資方應得的凈收益應該在2.3億元左右,遠遠高于此前的預算。
就在比高集團和其他投資方興高采烈地計算收益的時候,作為大陸地區發行方的華誼兄弟也在打著自己的算盤。
因為就在不久前,華誼兄弟斥巨資打造的《一九四二》在票房上全線潰敗,收益遠低于預期,華誼兄弟的股價也逼近上市以來的歷史低位。盡管隨后憑借著成龍打造的《十二生肖》挽回了一些投資者情緒,但公司的股價此后仍舊上攻乏力。
其實,在華誼兄弟的財務報表當中,電影票房分賬和版權銷售所占主營收入比重只有32%左右,但是,從去年底光線傳媒的影片《泰囧》開始,現如今在動輒票房過10億的巨額收益面前,都會最直接地影響到上市公司的股價走勢。
一場口水仗
早在《西游降魔篇》試映的時候,投資方和華誼兄弟從觀眾的反應上就已經開始扭轉之前的預期,對該片的票房成績愈加樂觀。
華誼兄弟和比高集團股價幾日連續大漲而對于華誼兄弟在影片中究竟是什么樣的身份,最終能拿到多少收益,坊間開始起了爭論。
2月7日晚間,在華誼兄弟總裁王中磊在其微博上三言兩語做出澄清的兩天后,華誼兄弟公司董事會將一份關于《西游降魔篇》合作模式的公告發往交易所。
在這份公告當中,華誼兄弟自稱是這部影片在大陸地區的出品方、投資方和發行方,在享有12%發行代理費之外,還將享有該影片在大陸地區發行的大部分分成收益。至于這份分成比例是多少,華誼兄弟耍了個小聰明,沒明說,而是拐著彎兒地說“其他投資方能拿到這筆凈收益的10%至30%”。
顯然,按照這份公告的說法,投資者很自然而然的理解是,華誼兄弟能拿到這部影片最少70%的凈收益分成。
2月10日,電影《西游降魔篇》上映首日就拿下7684.65萬的票房,創下了華語影片的一個新紀錄。隨后,票房節節攀升,2月25日,華誼兄弟公告稱票房已達9.9億元。同時還樂觀地計算出自己將拿到1.96億元的票房分賬。
然而,華誼兄弟的炫耀開始讓比高集團有些不高興。
比高集團作為周星馳實際控制的電影制作公司,2012年,該公司的主營收入不到2.8億港元,全指望《西游降魔篇》打一個業績翻身仗。
現如今,在電影票房節節飄紅的時候,風頭卻被發行方華誼兄弟搶去。
為了給自己股東一個交代,2月25日當天,比高集團聯合文化中國傳播發布公告,首先將華誼兄弟排除在投資方之外,然后才說明這部電影最終凈收益的70%應該歸投資方。
這一下,華誼兄弟的股東蒙了,因為按照這份公告,應該是比高集團等投資方才能拿到收益分賬的大頭。
2月25日,華誼兄弟的股價應聲下跌,第二天,華誼兄弟不得不申請停牌。
一筆明賬
2月26日晚間,華誼兄弟又拿出了第四份關于電影分賬的公告。
盡管已經不再強調自己作為投資方的身份,但是卻明確強調了公司是給《西游降魔篇》投了8800萬元,其中首次協議約定的是8100萬元,后來又追加了700萬元。
從“投資方”一下換成了“投資”,一字之差,普通投資者很難發現其中的微妙所在。
而關鍵也就在這里。
事實上經過后期業內人士的測算和求證,華誼兄弟確實不是比高集團公告當中所稱的原始投資方,而這8800萬元其實不過是華誼兄弟為了取得這部電影在大陸地區發行權而支付給比高集團的保底收益。
推薦閱讀
>>>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西游分賬記
地址:http://m.sdlzkt.com/a/05/20130302/2612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