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英國《太陽報》報道,美國航空航天局曾預測,人類登上火星最早也要到2033年,而倫敦帝國學院的科學家今晨提出:要在8年內,也就是2021年前,登上紅色星球。
大膽設想 火星上的冰當火箭燃料
帝國學院的研究團隊稱,要在8年內實現機器人和人類都能順利地往返于火星和地球之間。
首先,將機器人和一個沒有灌注燃料的火箭發送到火星北部的平原上,再利用這個火箭將機器人送回地球。發送空燃料箱的火箭可以節省很多能源,而這個火箭將會利用火星上的冰來給自己生產燃料。
當火星上的冰融化以后,機器人就利用太陽能來電解水,產生氧氣和氫氣來裝滿燃料箱。有可能的話,這些氫氣和大氣層一接觸,就會產生大量的甲烷,為地球生產能源。
送仨宇航員上火星 人工重力保健康
據估計,研究團隊將發送三名宇航員到火星上,路上將耗費9個月的時間。為了不讓宇航員在此期間因地心引力變弱導致肌肉弱化、骨骼脆化,科學家將利用人工重力來使他們保持健康。
制造人工重力的方法是,讓航天器一分為二,用鎖鏈拴在一起,然后讓其中一部分繞著另一個部分旋轉。在速度適應的情況下,宇航員就能感受到重力的作用。
登陸火星的過程將只有幾分鐘,登陸艙將以2.2萬公里的時速靠近火星。火星大氣層將讓登陸艙的時速降低到1127公里,最終降落在火星赤道附近比較溫暖的地帶。
首次登陸的主要任務將是考察登陸地帶周邊的環境以及采集巖石。返回的時候,宇航員將駕駛火星車往北前進1600公里,到達返回火箭所在的位置。
NASA計劃 相對保守 2021年登小行星
相比倫敦帝國學院的研究團隊,NASA的登陸火星計劃更為保守。今年4月,NASA宣布計劃最早在2021年登上一顆小行星,在2023年捕獲一顆小行星,為載人探測火星打好基礎,并爭取在2033年派遣宇航員登陸火星。
根據NASA的計劃,候選小行星的質量應該在500噸左右,寬7米到10米。捕獲小行星的方法就好像用一個袋子套住小行星,利用太陽能驅動模塊組織小行星自傳,再用繩索將小行星挪動到指定位置。NASA稱,捕獲小行星對地球不會產生威脅。編譯/記者 徐晨晗
推薦閱讀
網絡賣家銷售"每月15元包5G流量"的中國電信上網套餐卡,消費者購買后>>>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英研究人員計劃8年內送三名宇航員上火星
地址:http://m.sdlzkt.com/a/05/20130726/2808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