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條全國最大的“Q幣犯罪產業鏈”——一伙由青年人組成的犯罪團伙涉嫌對上千萬臺電腦用戶植入木馬,占中國互聯網盜竊Q幣犯罪產業鏈總規模的近80%,且形成了制作木馬、研發輔助軟件、掛馬、盜號、洗信、販賣Q幣等犯罪全程流水線作業。近日,重慶挖出了一條橫跨全國的盜售Q幣的網絡犯罪產業鏈。
一年獲利600多萬
今年2月,重慶市公安局網安總隊接到多起群眾報案,稱QQ號碼和Q幣被非法竊取。警方調查發現失竊的Q幣都被換成網絡游戲“QQ仙俠傳”中的元寶進行了轉移,接收者是一個名為“小懶蟲”的游戲ID。他僅一個月內便涉及交易QQ號碼1471個,折合人民幣近29萬元。
經調查,“小懶蟲”梁某是重慶合川人,與妻子明某在淘寶網開設了一間名為“懶蟲貓小寶”網店。從2011年7月起,梁某夫妻通過在網店販賣“QQ仙俠傳”元寶,獲利達86萬余元人民幣。警方循線追蹤,挖出了梁某的主要聯系人“亮亮”。
由于犯罪嫌疑人分散在全國各地,今年3月11日,專案組7個抓捕小組在重慶、海口、杭州、福州、泉州、保定、成都同步出擊。當日23時45分,18名犯罪嫌疑人全部歸案。
經調查,該團伙自2011年3月以來,涉嫌對1000多萬臺電腦植入木馬,盜取Q幣進行販賣,非法獲利600余萬元。同時他們還將被盜QQ號碼廣泛用于詐騙好友、靚號買賣、微博推廣、垃圾短信等違法犯罪活動。
全程智能化作案
記者了解到,此案中犯罪嫌疑人制作和傳播木馬、掛馬、洗信、販賣Q幣等均全程智能化操作;團伙成員遍布各地,之間以虛擬身份聯系,資金往來也依托虛假銀行賬號,并通過各種技術手段隱匿個人真實信息,這些都為警方偵查、取證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難度。
辦案人員說,在進行抓捕時,警方是在前期縝密偵查后同步出擊,才將嫌疑人一網打盡的,否則,團伙成員之間一旦察覺對方網絡聯系中斷,即可能在第一時間銷毀各類電子物證,令偵查工作前功盡棄。
犯罪成本往往較低
犯罪成本低、收益高,反復作案幾率大,也是網絡信息犯罪屢禁難絕的原因之一。重慶警察學院刑事偵查系教授菀軍輝說,犯罪嫌疑人只要掌握了一定的計算機操作技能,即可實施此類犯罪,且收益往往極高。
以此案中的核心成員“亮亮”為例,他在2009年曾因非法入侵計算機信息系統案被打擊處理,但僅獲刑11個月便又“重出江湖”。低犯罪成本和高收益促使其再度鋌而走險。
90后與尖子生是主力
在此案中,最讓人觸動的是嫌疑人的低齡化。記者了解到,該犯罪團伙是一群“青年軍”,年紀最大的不過30歲、最小的僅21歲。例如其核心成員“亮亮”是一名“90后”,自未成年時就開始實施此類犯罪;制作木馬的犯罪嫌疑人王某更是具備較強的軟硬件制作能力,2010年因成績優異保送研究生,在校期間還曾獲全國電子設計大賽二等獎。臨近畢業的他已獲得多家著名網絡公司青睞。由于他在百度空間上炫耀木馬技術,被“亮亮”相中,走上犯罪道路。
■
推薦閱讀
手機的互聯網化是個大趨勢,但360一直堅持兩點的認知:第一,360始終是專注于互聯網軟件和服務,特別是互聯網安全的公司;第二,360始終是堅持開放的原則。今天,許多傳統的手機廠商迫切地想嘗試互聯網化的新模式,而>>>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11230/1549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