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大起大落,什么叫置之死地而后生?吉姆·布萊耶(Jim Breyer)用親身經歷做出了詮釋。
吉姆·布萊耶是美國投資機構阿克塞爾(Accel Partners)的董事長、合伙人,令他聲名鵲起的一役便是目前正成為10年來標識性IPO的Facebook的投資。2005年4月,Accel向Facebook投入了1270萬美元。目前,它持有10%股權,是僅次于扎克伯格的第二大股東。2005年,布萊耶個人也向Facebook投資100萬美元,如今在Facebook 持股1%。今年5 月,Facebook 計劃登陸納斯達克,融資金額或將達到100 億美元,估值有望達到1000億美元。照此計算,布萊耶個人在Facebook 的股份就值10億美元。
此役的光環耀眼,令布萊耶在2011年和2012年蟬聯《福布斯》Midas榜單技術領域最佳投資人,《財富》雜志“科技界最聰明的十大投資人”之一。但這并非全部,布萊耶還有一長串頭銜:身兼沃爾瑪、戴爾電腦、新聞集團的董事,也在一系列初創公司,包括Etsy公司(手工藝品網上集市)、Brightcove公司(在線視頻平臺)、傳奇影業公司等擔任董事。而這些都是被資本市場視為明日之星的企業。
當下,布萊耶顯然是最有資格站到聚光燈下的人。只是,僅聚焦這一點,遠不能完全展現其個人魅力,他當年“過山車”般的大起大落,有助于人們更完整地理解他今天的成功。
做有準備的投資者
20世紀90年代,Accel曾風光一時,在1996年,其基金回報率高達20倍。2000年,Accel募集了旗下最大規模的Accel VIII基金,規模高達12億美元,并收取業內頂尖管理費。但隨著互聯網泡沫的破裂,2001年,Accel VIII基金的LP普林斯頓大學、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都拋棄了Accel,拒絕繼續出資。
名校LP的退出,讓Accel深受打擊;更糟糕的是,Accel的合伙人,吉姆-戈伊茨(Jim Goetz)投奔了紅杉基金。這對于布萊耶及其所在的Accel Partners猶如雪上加霜。
布萊耶還是堅持了下來,他奔波于美國的東、西海岸,尋找到了新的LP,最終籌集到4.4億美元的基金。
2005年,在Accel兼職的一個斯坦福大學的研究生Chi-Hua Chien向Accel的一位負責人-凱文·埃法西(Kevin Efrusy)介紹了Facebook。此后3個月,埃法西在該網站上對男女學生進行了調查,并主動尋求與公司創始人扎克伯格、肖恩·帕克(Sean Parker)和馬特·科勒爾(Matt Cohler)會面。
事后,布萊耶以“高效率”來形容對Facebook的投資。2005年4月4日,他與扎克伯格會面,次日共進晚餐,第三天即與Facebook 談妥投資合作。
Accel向Facebook投資1270萬美元,給后者的估值近1億美金。這在外界看來“估值太高了”。要知道,當時Facebook只有10個員工,700萬注冊用戶,沒有找到商業模式,更別說看到盈利前景。布萊耶相信并堅持了自己的判斷。錯過了Google的他在2003年就曾與埃法西談過,要為Accel尋找投資下一個大型互聯網公司。
布萊耶的“高效率”也并非草率之舉。埃法西之前已經往Facebook跑了很多趟。布萊耶也觀看過Facebook的演示,“感覺很好”。Accel的另一合伙人帕特森認為,Facebook的統計數據“令人震撼”,這些年輕創業者在短期內完成的每日上網時間及在一些地域的高滲透率等數據,是ESPN網絡花費數年時間才能實現的。帕特森的判斷是,即使不是天才也能領悟到它是一個偉大的項目。
這也是布萊耶進入Accel后才逐漸得出的投資策略:做一個能準確抓住機會的有準備的投資者。 上一頁1 2 下一頁
推薦閱讀
消費者向中國廣播網反映,在今年五一期間,參加了“蘇寧易購”在廣州,北京等地的彩電促銷,付了錢卻莫名其妙地被取消了訂單。 【IT商業新聞網訊】(記者 子山)近日來,多起電子商務網站無故取消用戶訂單的事件引起>>>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11230/155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