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電商最大的新聞,莫過于國美整體在當當網的上線,這是一樁對于雙方都滿意的聯姻,當當網籍此擴充了商城品類,進入3C網購市場,朝著綜合B2C平臺再次邁進,而國美則借用當當網的渠道,開辟了第三個網上渠道,并希望借助當當網的力量追上蘇寧易購的步伐。
我們都知道在國內B2C領域,當當和國美都不是領先者,雖然當當已經成功在美上市,但是由于經營品類的局限,整體規模一直上不去,去年以來,當當相繼在百貨等領域擴張,不但局限于傳統圖書音像市場,并成立了線下的地域招商中心,百貨領域的力度正在加強。但是對于3C市場,當當前面有諸多的攔路虎,與其費力自己去經營,不如找到一個同盟者。
而國美的需求比當當更甚,國美這兩年在線下市場被蘇寧一步步超越,最新的財報顯示,它和蘇寧的差距不僅沒有縮小,反而有拉大的趨勢。而在網購市場方面,國美雖然擁有自建和庫巴兩個平臺,但是兩個平臺的運營都不順暢,前不久還傳出庫巴的高層動蕩,在市場份額方面,也遠遠落后于京東和蘇寧異構,更別說天貓了。3C網購市場的發展速度非常迅猛,國美不可能眼睜睜瞧著這一新興市場落入別人手中。
于是,可以理解當當國美此次的聯姻,是一個你情我愿的結果,雙方都希望借助對方的力量實現在此領域的超常規發展,以最快速度趕超對手,可以預見的是,這兩大巨頭的結合,勢必將會為3C的網購市場帶來新的變數和洗牌。
值得注意的是,當當國美聯姻,第一波沖擊波到達的很可能不是蘇寧易購,原因是蘇寧易購是一個基于線下成熟的龐大的銷售物流網絡建立的,既然線下國美已經被蘇寧超越,那么同樣基于線下渠道的當當國美,要想給蘇寧易購帶來很大的沖擊,看上去似乎很明顯,實際上卻不大。
真正會造成沖擊的,是一直以來以3C網購市場老大自居的京東。
京東的市場規模,現在確實遠遠領先于后來者,但是問題在于,京東的規模擴張,是以虧損為代價的,一直以來京東都奉行著虧本擴張的策略,而在去年之前,京東線下的物流渠道建設都沒有提上日程,蘇寧易購的上線,就已經對京東造成了沖擊,而現在當當國美的上線,恐怕會比蘇寧易購的沖擊波更大。
這個理由簡單說有兩點。一是對比B2C的品牌效應,當當和京東相當,而蘇寧易購則明顯是后來者,而對比線下渠道和物流體系,國美明顯遙遙領先于京東,這兩者的互補式聯合,再加上國美原本就很強的產品議價權,既失去了價格的優勢,又在網絡營銷手段上沒有優勢,再加上明顯劣勢的配送和物流體系,京東對比當當國美實在是沒有任何樂觀可言。
更何況,京東這兩年的高速擴張,已經積累了龐大的虧損包袱,只能靠不斷融資來獲得進一步發展的動力,而京東又一向以低價為經營手段,虧損擴張的腳步并未停止,再加上最近龐大的廣告開銷,業內人士早就指出,京東的資金鏈斷裂危險正在步步逼近。
IPO是京東求生的唯一救命稻草,但是很不幸的是,現在正是大市不好的時候,而資本市場對于中國概念股的打壓和做空,也讓上市這條路看上去非常坎坷,唯品會最近上市后的遭遇就說明了這一點,也就是說,京東現在不僅是上市困難,而且就算是能上市,前景狠狠暗淡。 上一頁1 2 下一頁
推薦閱讀
網友認為,除開拓新用戶外,由于旅游預訂業務加價率高,京東涉入旅游業務也有提升平臺自身毛利率的考慮。票務預訂業務不涉及倉儲環節,結合京東既有的配送、客服體系即可完成對接。此外,用戶搜索票務所形成的大量長>>>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11230/1605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