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3月19日消息,據美國科技博客網站CNET報道,在加入雅虎董事會前,雷德·阿莫魯索(Fred Amoroso)曾任職樂威(Rovi)公司,并以專利訴訟而聞名。現在雅虎采取了類似的策略來對付Facebook,普遍認為阿莫魯索是雅虎專利訴訟背后的最大推手。
聞名硅谷
阿莫魯索于今年2月加入雅虎董事會,而此后僅一個月,雅虎就向Facebook發起了大規模的專利侵權訴訟,而他也一向以熱衷專利訴訟而聞名硅谷。
就在三個月前,阿莫魯索還是加州圣克拉拉市一家名為“樂威”的數字娛樂技術公司的總裁兼CEO。樂威是美國納斯達克的一家上市股市,是全球數字娛樂技術解決方案領域的領導者,通過提供革命性的解決方案,使消費者可以直觀地訪問位于不同地點及來源的娛樂數碼媒體,使消費者可以更加便捷、及時地去欣賞娛樂節目。
除此之外,這家公司還展現了一項增加收入的特種途徑:通過起訴其他公司對其專利組合構成侵權、獲得賠償來驅動收入增長。就在上個月進入雅虎董事會的阿莫魯索以利用專利武器進行法律維權而聞名。曾在樂威董事會任職多年的Treehouse資本分析師羅伯·馬特勒斯(Rob Majteles)當時對阿莫魯索評價為:他在專利領域“非常在行”。
樂威并非什么巨頭公司,2011年其收入僅達到了6.91億美元,但它聲稱擁有已獲得的和申請中的技術專利達到了5100項,平均每名雇員可以分到兩項專利。
樂威創造了通過銷售專利許可獲取收入的盈利模式。2011年,樂威通過向消費類電子廠商出售專利許可,使得公司收入增長了47%。在最近的年度報告中,樂威夸耀“專利優勢保障了我們當前的強勢競爭地位和盈利模式”。
據悉,阿莫魯索在應對類似Facebook這樣大公司的專利訴訟方面有著豐富經驗。他在樂威公司任職的兩年多時間里,樂威一共發起過6項專利訴訟,指控對象包括亞馬遜、東芝、夏普和中國的海爾公司等,這還不包括樂威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發起的專利投訴和其在美國以外展開的專利訴訟。根據阿莫魯索的LinkedIn個人資料頁顯示,他現在依舊是樂威公司的“資深顧問”。
在阿莫魯索的帶領下,樂威掌握了何時進行專利訴訟才能使侵權索賠利益實現最大化。比如在去年6月份,樂威獲悉網絡電視網站Hulu正在尋求買家,且打探到雅虎是有意收購Hulu的公司之一。樂威選擇此時對Hulu發起專利訴訟,指控其“專利侵權行為對樂威業務造成重大且持續損害”。
境遇不佳首推專利
“我不能當面稱他為專利訴訟誘餌,”電子前沿基金會( Electronic Frontier Foundation)的律師朱莉·塞繆爾(Julie Samuels)在談到阿莫魯索時稱,“但雅虎將阿莫魯索引入董事會前肯定知道他的歷史。當它的核心業務的某個部分停止賺錢的時候,他們會利用剩下的盡可能的辦法來實現盈利。對于雅虎當前的尷尬境遇來說,他們首先想到的就是專利。”
樂威對此未予置評。雅虎則回應稱,“雅虎多年來在研發領域進行了大筆投資,為此獲取了大量的技術專利。”雅虎補充稱,它在被迫情況下才與Facebook進行專利訴訟,并“在聯邦法院尋求賠償”。
不缺經驗
的確,阿莫魯索得以進入雅虎董事會的唯一理由可能就是基于雅虎與Facebook的專利訴訟。科技博客網站AllThingsD曾報道,為雅虎在訴訟領域“做了大量工作”的兩位高管,分別是蘋果CEO斯科特·湯姆森(Scott Thompson)和首席法律顧問邁克爾·卡拉漢(Michael Callahan)。雅虎過去的“訴訟歷”也非常輝煌:2004年在搜索巨頭谷歌IPO之前,發起了針對谷歌的專利訴訟,最終以雅虎獲得價值2.9億美元的270萬股谷歌股票和取得谷歌多項專利技術得以和解。
但現在兩起訴訟之間存在太多差異。當時針對谷歌的訴訟,雅虎在采取任何行動前都會提前通知谷歌,而且雅虎確實手中握有幾項互聯網支付技術專利。
“我們及早就與谷歌溝通,并通知他們:你們所使用的技術對雅虎專利構成侵權。”據參與“谷歌專利侵權案”的一位親歷者回憶,谷歌當時的CEO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和時任雅虎CEO的特里·塞梅爾(Terry Semel)面對面的坐著,當時的談判氣氛真可謂劍拔弩張。施密特最后警告塞梅爾稱,“如果雅虎遞交訴狀,兩家公司之間肯定會發生一場不次于核戰爭的決斗”,施密特稱他甘愿擔這一風險。
實力支持
在與Facebook展開的專利訴訟斗爭中,雅虎手中還有充足的彈藥能與之維持相當一段時間。在美國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公布的“ 2011 IEEE 專利實力評分”排行榜上,在“通信和互聯網領域”內雅虎排名第一,超過了谷歌、Verizon和AT&T。2010年的IEEE專利實力評分指數顯示,當年雅虎的專利增長速度迅猛,達到了公司五年專利平均水平的2.34倍。
根據美國專利和商標辦公署提供的數據稱,在美國,雅虎擁有1029項專利技術,而Facebook僅擁有12項專利。
推薦閱讀
商家在面對日益龐大的“試衣族”時,應該如何應對?廣東省流通業商會執行會長、楚睿商業策劃營運機構董事長黃文杰表示,解決“試衣族”的問題,方法有兩個:一是網店與實體店一體化經營,杜絕試衣后購買外流;二是網>>>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11230/162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