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商業新聞網訊】(記者 子山)當越來越多的受害者站出來的時候,2008年底上線的一家名為太平洋直購的電子商務網站,在4年間涉嫌“非法傳銷”的大案浮出水面。最令人困惑的是,它四年來橫行無忌,當地司法機關卻難以判定罪名,反復立案又撤案。
經記者調查,太平洋直購是采用新型電子商務模式(Business Manager Consumer),不但拉人網上購物可獲返利,更可以線下“拉人頭”購買、批發“虛擬貨幣”,更神奇的是該模式還可以貸款幫你購買更多的“虛擬貨幣”。
其中,涉嫌變相傳銷的手段就是“PV”, “PV”指代“未來利潤”,是用以鎖定未來消費的電子消費券,1PV對應7元人民幣,其實就是一種虛擬貨幣。其最特別的地方在于:會員通過交納保證金購買“PV”成為渠道商,高級別渠道商可以將“PV”批發給低級別渠道商,賺取不同比例的獎金。
其渠道商說,太平洋直購的業務其實分成了兩塊,“線上”購物與“線下”招商。如果你只登錄太平洋直購的網站,是看不出它真面目的。
受害者表示,太平洋直購的“招商”與“批發”業務“其實是騙人的行當”,要想拿回保證金,只能“拉人頭”,騙自己的親戚與朋友。
表面上看起來很美好,一旦牽涉其中,受害者們才能發現,這家網站原來在變相傳銷,而自己已經被套牢。
今年2月,河南確山縣人民法院一審判定太平洋直購構成傳銷,二審開庭后卻遲遲判不下來。國家工商總局官網稱“太平洋直購涉嫌傳銷,目前多地工商部門正在進行查處”,但“尚未定案”。造成執法難的原因就是電子商務立法方面過于簡單,存在很多空白,而太平洋直購恰恰鉆了空子,讓執法機關無從下手。
推薦閱讀
中國團購業“亂象”的誘因主要在于“門檻低、重包裝、輕內功”,即忽略用戶體驗、又難保一流服務,不斷創新團品品質的良好信譽也難保證。 中廣網北京3月17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全球華語廣播網》報道,說起團購真是讓人>>>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電商涉嫌傳銷難判定 太平洋直購橫行4年
地址:http://m.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11230/1625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