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膩了優酷和土豆雙方對掐的新聞后,得知優酷和土豆合并,第一反應是,“真的嗎?!我再也不相信愛情了。”但細細想來,優酷拿股票買下土豆有多個必然。
這里始終還是使用“收購”這個詞來解釋比較合適。雖然用戶量接近,但市值28.49億美元的優酷同市值只有4.36億美元的土豆合并,“合并”的說法只能算是收購方的善意表現了。
善意的還有價格,優酷和土豆預計,雙方合并的交易額為10.4億美元,這對土豆來說,相當于溢價180%以上的收購。前天突然買入土豆只想賺個短線的美股股民們,恭喜,你發了。
網絡視頻競爭成本的必然
從網絡視頻開始以來,優酷和土豆就幾乎占據了視頻網站流量的前兩位,發展到今天,兩者的月獨立訪問量分別為2.03億和2億,這兩者合并后的優酷土豆網,將擁有53%以上的國內網絡視頻用戶。市場份額空前高漲。
但業績并不符合其市場地位。2011年四季度的中國網絡視頻市場份額中,優酷第一為21.8%,土豆為13.7%排名第二。兩者相加也只有三成多的收入。而搜狐視頻、愛奇藝、PPTV、迅雷等以較低的用戶數拿到了更多的錢。加上優酷土豆是最傳統的視頻網站模式,其用戶轉化效率不高的問題很難短期內得到解決。錢越來越難賺。
其實,說賺錢都不恰當,因為這兩家龍頭老大一直在賠錢。上市前,兩家企業共拿了VC近3億美元的融資,然后虧損著上市拿美國投資人的錢。2011年,兩家企業虧損額加起來了將近4.6億人民幣。在合并的分析師會議上,雙方繼續表示,盈利沒有時間表,規模是未來發展的重點。
說到規模,現在視頻行業拼的是獨家的資源。一部國產電視劇,從每集幾萬塊漲到百萬元也就只花了三年的時間。優酷和土豆上市的錢,多數都花在影視資源的買入當中了。帶寬反而顯得不再昂貴。合并后你買的我能用,我買的你隨便播,還少了一個開價的對手,合算。
一個朋友對此唯一的感慨是,“優酷上終于可以看康熙來了”。這個問題可見一斑。 上一頁1 2 下一頁
推薦閱讀
隨著過去15年來信息數字化的日趨深入,一些專門搜集互聯網上各種信息的網站開始大量涌現!安哒埂保╟uration)和“聚合”(aggregation)等詞匯成為這個領域的流行語言,有時還被用來指代真正的內容創作。 導語:《>>>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11230/1634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