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商業新聞網綜合報道】(記者 咸魚)2012年2月,國家發改委、商務部等八部委聯合發布《關于促進電子商務健康快速發展有關工作的通知》,其中包括推進電子發票試點、啟動在線信用信息服務平臺、制定在線支付標準、推廣金融IC卡等,規范電子商務的發展。
2012年3月,電子商務立法再度提上兩會。在全國人大財經委明確已經啟動電子商務立法的前期調研工作后,關于在電商立法中亟待解決的問題也成為本次全國“兩會”代表委員討論的焦點,究竟即將啟動的立法應當在哪些方面解決電商發展中的困境,在支付問題上,如何跨過安全與便利的雙重考驗?
電商立法:政出多頭 支付遇安全與便利矛盾
據媒體報道,電子商務立法以及監管涉及的部門眾多,政策頻出,企業無所適從。這是全國人大財經委調研組自去年起遠赴上海、浙江、廣東等地摸底電商發展狀況后的最大感受。
據悉,我國與電子商務發展有關的政府部門主要有國家發改委、工信部、商務部、工商總局、稅務總局等。盡管2008年國務院機構改革后,國務院三定方案明確由工信部“指導協調電子商務發展”,但由于電子商務又屬于商務范疇,商務部于2011年6月組建了電子商務和信息化司,負責電子商務的宏觀指導和管理。
各部門均從各自工作職責出發出臺有關的政策及其管理措施,相互之間存在不一致、不協調甚至矛盾的現象。“有很多企業跟我們反映,因為電子商務主管部門不夠明確,行業監管存在部門利益之爭,有的政府部門過多地介入企業微觀活動,讓本來就處于起步期的企業面臨種種不必要的麻煩。”
除了監管之外,網絡購物如何在安全前提下更為便利快捷的發展,也成為電商立法中最為關注的核心。
由于網絡支付系統資金渠道受限,京東商城、當當網、麥考林等B2C網商在線支付比例都已經大幅下降,B2C在線支付比例僅為30%-50%,但由于淘寶網依然占有大部分市場份額,使得線上支付比例仍可達到80%。某大型在線支付企業內部人士表示,目前支付環境已經得到大大改善,安全性已有所保障。但在便捷性方面,仍需要企業繼續探索。
據悉,當前,中國網絡支付的主要資金渠道是20世紀末期商業銀行開發的一種通過信息網絡提供金融服務的系統平臺,或稱網上銀行。近十年來,這種傳統的資金渠道存在的“支付成功率不高、用戶體驗差”等弊端逐漸顯現出來,無法跟上電子商務快速發展的需求。“究其根源,主要是目前出臺的政策幾乎都是僅僅側重于安全管制。只要是達到安全的目的,哪怕不便捷也可以。”專家分析表示。
推薦閱讀
國政協委員、國家郵政局局長馬軍勝建議,有關部門應鼓勵更多資源進入快遞市場,而電商應與快遞建立溝通機制,不要讓快遞被動地手忙腳亂地應對快遞高峰。馬軍勝全建議商務管理部門與郵政管理部門加強合作,建立電子商>>>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電商立法:政出多頭 支付遇安全與便利矛盾
地址:http://m.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11230/1636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