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商業新聞網綜合報道】(記者 葉舟)大家都清晰記得,由一淘網發布的網購消費檢測數據曾使京東商城出離憤怒,一淘稱京東商城去年第四季度"領漲電子商務",漲價幅度遠高于當當、亞馬遜河阿里巴巴的天貓網。消息一出,京東震怒,怒斥對方"完全憑空捏造"。這看似好像只是一個簡單的商家競爭的白熱化,但事件的背后卻隱藏著電商行業發展難以跨越又不得不跨越的鴻溝。這就是電商起家之初的營銷模式--燒包式營銷。所謂燒包式營銷,就是"賠本賺吆喝"就是降價換流量。
以下的新聞事件,已經折射出"賠本賺吆喝"的事,很多網站不愿意也不想干了。
在一淘網發布網購消費檢測數據的同時,一淘網也對B2C進行了新的預計,他們稱去年底由于受到外部投資減少、運營成本提升等影響,2012年我國B2C企業在對待價格戰或將更加慎重,越來越多的B2C商家將改變"燒錢換流量"的做法,把原來常用的價格戰轉變為服務戰、品質戰。不打價格戰了,產品價格也就跟著回升上漲了。在發布的數據分析報告中,一淘網還預測,2012年網購價格上漲或成常態。
畢竟,想盈利確實不能一味堅持低價,堅持價格戰對自己和對手都不利。而從去年底以來,京東、新蛋等電商企業相繼提高運費門檻。京東商城針對39元以下的訂單收取5元運費,新蛋商城也對低于99元的訂單,收取每件4.5元的運費。另外,關于電商們的售后服務也一直令人堪憂,這堪憂的背后實際上反應的依然是運營資本的緊張,好的售后服務配備必然需要錢,這一點不說大家都會懂。
可能你會說,騰訊QQ最初幾年也是賠本的,此話不假,但騰訊走出賠本困境依靠的是創新盈利模式。而電商行業卻不同,當網絡購物不再便宜,消費者考慮尋找傳統商家購得更便宜的商品也是大有可能的。這種情形用一個形象的人性比喻會看得更透徹,一個人一直做好事,可一旦他做了一件壞事,其殺傷力足以抹殺掉他過去全部的好。這話聽起來可能極端,但在生活中卻時常發生。在大多數習慣了網購的消費者眼中,網店的商品會比實體店便宜。這是最初網店招攬客戶的關鍵,但近期有網友就在網上發帖憤憤指出"網店大幅跌漲,讓人找不到規律,以后還是去實體店淘好了"。確實,近日也有媒體爆出,在化妝品的網店上,有些商品的價格還不如實體店的便宜。
當電商發展到一定規模的時候,不可回避的問題就會層出不窮,就在之前燒包耗費的資本還沒來得及獲得翻倍回報的時候,一些網店線下的維護成本也在逐步上升,物流成本也不斷攀升,總總跡象表明,電商網站作為第三方交易平臺,已經暴露出了諸多后遺癥,電商大幅漲價似乎是大勢所趨,而漲價帶來的負面效應難以預測。一旦漲價,客戶勢必會要求服務質量以及產品質量保證,這些都不是一時可解決的。所以,電商網站已然危機四伏,長期的整合與調整需要"讓子彈在飛一會"。
推薦閱讀
新浪微博新推出的“看點”功能,充分利用了新浪微博的短>>>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電商網站賠本賺吆喝 燒包式營銷恐難繼續
地址:http://m.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11230/166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