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商業新聞網綜合報道】“國務院已批準外資快遞經營國內快遞業務,現在國家郵政局正會同快遞協會緊鑼密鼓地進行受理準入的準備工作。”近日,一位接近國家郵政總局的快遞業人士透露說。
據悉,國家郵政局局長馬軍勝日前在國家郵政局2012年工作會議上透露,一些外資快遞企業已經遞交了快遞經營許可申請,目前郵政部門正在受理申請,我國將穩妥有序開放國內快遞市場。
記者獲悉,國家郵政局將在目前基礎上,繼續擴大外資企業運營業務的范圍,將允許外資快遞企業運營包括“異地快遞”、“同城快遞”在內的多項快遞業務。根據業內流傳,預計第一張經營許可牌照最快今年6月之前就能下來。
根據2009年我國頒布實施的新《郵政法》規定,所有快遞公司必須獲得經營許可證才能經營,外資也不例外。同時,外資公司不得參與信件、文件類遞送業務。這無疑捆住了國際快遞巨頭開拓國內快遞市場的手腳。
為了避開政策壁壘,一些外資快遞企業選擇了收購等迂回手段政策,擴大國內快遞業務。如聯邦快遞依靠其所收購的在華合資伙伴大田快遞網絡率先進入國內快遞業務,而DHL之前也曾聯手中外運收購了民營全一快遞,開展國內快遞業務。
而這次對外資企業的放開,意味著國內快遞企業,包括民營快遞業將直面外資快遞業的搶食。業界部分人士認為,國內快遞企業經過多年發展已初具競爭力,部分企業還在某些領域有一定優勢,現在放開不會對國內企業造成特別嚴重的影響,雙方的競爭短時期內將不會過于激烈,放開的時機應該說比較適時。
中國快遞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達瓦表示外資快遞的發展已經比較成熟,其內部管理和技術、服務水平、完整的價格體系都是國內企業所欠缺的。
不可否認的是,國內快遞業,尤其是民營快遞業在激烈的競爭中,價格戰是制勝的很重要的法寶。而外企與國企是完全不同的游戲,國企與外企的運營成本和效率很難與民營企業相比,靈活性和低成本是民營企業在價格上能獲得優勢的重要因素。
中國聯合市場調研網數據顯示,2010年外資快遞企業占國內快遞市場份額約為18%。中商流通生產力促進中心高級分析師梁煥磊預測,當國內市場對外資放開后,其占有率應該會超過20%。開放快遞業務無疑將帶來市場競爭壓力,然而國內多家快遞企業負責人向記者表示,暫時還不能判斷其未來將帶來多大的影響,因為畢竟在國內快遞領域,本土企業依然保持著鮮明的價格優勢。
推薦閱讀
在旅客通過12306網站登錄或提交訂單的時候,經常會遇到“當前訪問用戶過多,請稍后重試>>>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外資進入將沖擊國內快遞業 放開時機較時宜
地址:http://m.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11230/1692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