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創新工場CEO李開復和科普作家方舟子的粉絲們都在微博上“被”惡補關于美國大學學歷和職稱的專業知識。
在上周,科普作家、打假斗士方舟子將質疑拋向李開復,指出其在26歲時獲得的并非“副教授”而是“助理教授”。而李開復也解釋了自己的“教職”問題,面對兇猛的指責,李開復必須對自己的粉絲有所交代,現在,李開復在新浪微博上擁有超過900萬粉絲,方舟子的粉絲數則超過130萬。
上周,方舟子在微博中開炮,他提出,李開復的自傳《世界因你不同》中曾經明示,“26歲的我,在恩師的盛情邀請之下選擇留校任教,成為卡內基·梅隆大學最年輕的副教授”。
但方舟子發現,李開復那段時期論文上的作者簡歷則說他是“a Research Computer Scientist at Carnegie Mellon”(Research Scientist一般用來指稱博士后 ),因此,方舟子認為李開復并未獲得副教授,與書中不符。
李開復很快就此事做出了解釋,表示自己在畢業后跳過博士后,破格直升教職,學校官網也認可這段經歷,其博導也發函驗證確實破格給予了相關職稱。
李開復也承認,自己26歲時獲得的是assistant professor(助理教授),當時校長告訴他“是最年輕的”,而美國大學的“助理教授”確實不能等同于中國的“助教”,無論將其翻譯成什么中文詞匯,確實應該加上英文注解才更清楚。同時,李開復自傳的合作者范海濤已經專門撰文解釋過這個職業經歷問題。
在這場論戰中,最讓李開復無奈的是,在2009年,也就是兩年前,這本自傳的共同作者就已經對這個翻譯問題專門解釋了一遍,當時已經說過:“不少人把assistant professor直譯成“助理教授”,但是這樣很容易和“助教”的概念混淆。”“我終于在《英語輔導報》找到標準答案:與中國職稱制度相配套,assistant professor與associate professor均為副教授”。
但此時,李開復面對打假名人的質疑,只能把兩年前的解釋再說一遍。
從目前網友評論看,“方粉”和“李粉”態度鮮明,完全對立,有說李開復不夠嚴謹的,也有說方舟子吹毛求疵的,但無論如何,這場牽涉名人的論戰,從目前來看,其最大的意義,就是向我們“科普”了美國大學的職稱體系。
推薦閱讀
視頻行業從“盜版橫行”發展到了“天價正版采買”的新階段。在此背景下,為做大市場,視頻行業選擇放棄單打獨斗而紛紛抱團前行。現在,張朝陽就希望搜狐視頻能夠與MSN的合作能催生出“1+1”大于2的效果 【IT商業新聞>>>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11230/1738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