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1月21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科技網站CNET執行主編莫麗??伍德(Molly Wood)近日撰文稱,Facebook將用戶所有行為都進行共享的做法是在破壞共享,使得Facebook用戶的“動態匯總”中充斥著無用的共享信息,這會使我們降低對共享和發現的興趣,讓真正有用的信息被埋沒。
此外,為了阻止垃圾信息,Facebook上的社交閱讀器在用戶閱讀故事前均要求授權,這也阻隔了共享。伍德認為,這種被動的共享并不是 Facebook宣稱的“無阻共享”(frictionless sharing)。真正的無阻共享應該是主動的,有意識的,無阻隔的。
全文概要如下:
這些天,我害怕點擊Facebook上的任何鏈接。
這和上周發生的垃圾郵件攻擊和下流圖片涌進“動態匯總”無關。相反,我懼怕這么做的原因在于,緩慢推廣的Facebook開放圖譜( Open Graph )計劃簡直是在破壞共享。
我知道你們一定在自己的“動態匯總”中見過這些:一連串你的好友閱讀過的故事;或者簡單地說,一個有著誘人標題的故事,你很也想看看;所有你就點了,因為這是你好友分享的,你真的想讀一讀;但點擊鏈接后你看到的不是故事,而是這個:
如果你的好友正在使用《衛報》或《華盛頓郵報》最新的社交閱讀器應用,那你就會被中斷,要求對原始網站的應用進行授權,這樣才能閱讀那個故事。當然,由于神奇的開放圖譜,你閱讀過的每個故事都會自動共享到Facebook。
現在看來,首先應該怪你的朋友安裝或使用這類的應用,像《華盛頓郵報》這樣的出版機構一直在開發這種應用,并堅持只有這樣你才能閱讀它們的報道。但不要搞錯了,應該怪罪的其實是Facebook。這些應用的自動共享和中斷都是開放圖譜總體規劃的一部分。
當Facebook在今年的F8開發者大會上公布開放圖譜時,很明顯這項刺激方案旨在量化你在Facebook所作的一切。你的所有共享都是自動化的,Facebook和出版商可以追蹤它們,使用它們開發個性化工具,并對它們進行某種統計。
因此出版商,特別是Facebook真的希望你去點擊“添加至Facebook”按鈕,這樣你閱讀、觀看、收聽或購買的一切都會分享給好友;你的好友也授權這些應用分享給他的好友;你好友的好友再授權這些應用進行分享……這種做法是計劃的一部分。
Facebook頁面截屏
雅虎頁面截屏
真正的問題在于,這個計劃在實際操作中非常地煩人。Spotify的共享就像是新版的FarmVille,它的自動共享對于那些不理解開放圖譜“無阻共享”是如何運作的老兄來說,成了一種讓人不舒服的驚喜。
正當這種憤怒稍稍有點偃旗息鼓之時,我們又全都注意到“動態匯總”里面充斥著大量“最近閱讀”的故事,好吧,有些看起來還挺有意思的,所以點進去看看,然后就碰到了上面提到的應用問題。
截圖說明:每個鏈接都是陷阱,不要被騙了
實現“無阻共享”的過程中,Facebook卻在你和好友希望你讀的東西之間豎起柵欄,事實上它們是在創造阻力。即使這種不便只有一次,但任何對共享的阻隔就是在破壞共享。當越來越多出版商開發的應用需要得到用戶授權,這種阻礙會越來越多。每五個人會同意授權給應用,但我猜其余的人會敬而遠之,之后會被煩到不想點擊任何鏈接,最后可能還會煩到不再經常登錄Facebook,繼而去尋找一個可以簡單和好友分享鏈接和快樂的地方。
對于一個社交網絡來說,傷害共享就是一場災難。共享是社交網絡的關鍵。它是讓一切運轉起來的根本。“病毒性傳播”是所有營銷總監都希望復制的魔術,Facebook真的阻止了這種傳播方法。因此,Facebook也阻止了因病毒性傳播而產生的勢不可擋共享效應的可能性。
現在我們都跳上了開放圖譜這輛大車,允許一個個應用被動共享我們在互聯網上的一切活動。我們向可以打擊我們興趣的僵尸帖敞開了大門,也削弱了我們發現的欲望。
共享和推薦不應該是被動的。它應該有意識、有深度、有樂趣。我們都被某個故事、圖片或視頻逗樂過,我們選擇把它共享。如果有大量互聯網用戶發現它很有意思。我們就一起有意識地創造出一波共享海嘯,將媒體傳播提升至病毒性傳播。我們從垃圾堆中找到這些寶石。開放圖譜卻使我們的“動態匯總”充滿垃圾,寶石卻被埋葬起來。
通過開放圖譜來“無阻共享”徹底改變了Facebook的基本目的,使其更多的是推薦和歸檔,而不是共享和交流。這是一個潛在的危險戰略,不僅僅是因為過度共享會削弱我們對共享的興趣,而且也因為Facebook調整了自己的方法,它把讓自己成為贏家放在了第一位。
我希望有出版商認識到,有意識地共享要好于被動共享,傳遞內容要好于傳遞應用。我也希望,親愛的社交網站用戶們,你們能盡自己的一份力,讓 Facebook不再充斥騙人鏈接,中斷和大量的被動共享。為了挽救“復制粘貼”,我請求你們不要安裝這些“社交閱讀器”類型的應用。就如同你平時上網那樣,發布自己覺得應該拿出來共享的鏈接。我們希望,如果有足夠人證明自己不喜歡這樣,它會消失。如果沒有……我們還有Google+。
推薦閱讀
乍看之下,該政府替百度“植入性廣告”嫌疑頗為明顯。一方政府網站隨隨便便一句“你可以百度”,卻真真正正地凸顯著該政府部門的對民態度,不屑一顧的服務態度早已背離口頭上千遍萬遍的“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百度>>>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CNET執行主編:Facebook充斥大量騙人鏈接
地址:http://m.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11230/1746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