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布斯的去世在中國引起的惋惜與反思,不亞于他的家鄉美國。這實際上是一種心理投射,一種對中國企業家現狀不滿的投射。大家發現,我們這個號稱“世界經濟救世主”的國家其實缺失了一個主角,那就是企業家的創新精神。由此大家懷念喬布斯與喬布斯本身其實沒有多大關系,這只不過是中國企業界集體地醒了一下,睜眼發現鏡子中的自己原來除了錢,擁有的其實并不多。
如果我們跳出對企業家個人的價值判斷,把“喬布斯投射”放到中西方文化背景下,進行中西方企業生長環境的對比,也許能夠得到一些更深入的結論。而這就需要找一個企業家來代表“中國特色”,我想,沒有比史玉柱更能代表“中國特色”的了。下面我們就來對比一下兩個英雄的不同吧。
喬布斯與史玉柱不同點之一是創新與投機之不同。喬布斯代表的是“美國式市場經濟”的企業家邏輯:創新主義邏輯。而史玉柱代表的是“中國式市場經濟”的企業家邏輯:機會主義邏輯。按管理大師熊彼特的觀點,土地有地租,勞動力有工資,資本有利息,那企業的利潤從何而來?回答是企業家的創新。什么叫創新?所謂創新就是打破市場既得利益結構,從中找到新的客戶需求與機會,獲得先入優勢(first mover advantage),進而把機會優勢轉化為組織與制度優勢,這就是所謂的戰略。喬布斯從開創PC開始,到夢工廠、到iPhone或i-Pad,都在做一件事,那就是從創新中獲利,并由此構建企業組織性的運營平臺。有人說蘋果沒有喬布斯就會完蛋,但想想吧,一個懂得構筑蘋果APP虛擬商店到蘋果專賣店的企業家,會不懂在企業內部構筑一個不完全依賴能人的組織與制度體系?
我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學習時,發現美國商學院很重視一門課,創新(Innovation)。在國內動輒四五十萬的EMBA班中,都尋不見這門課的蹤影,但這些學校在招生中都會暗示自己有多少政府高官在讀,都會明確把“企業家人脈”當成吸引企業家入伙的賣點。
其實這就是史玉柱所代表的“中國特色的市場經濟邏輯”:史玉柱從漢卡開始,到腦白金營銷中對中國文化弱點的成功利用,到游戲中對“中國式權力與地位”的設計,再到他入股金融等待體制解體的利潤,無不體現了“毛式天才型”打法,深入地理解群眾(體制)然后更深入地利用群眾(體制)!
喬布斯與史玉柱不同點之二是“平民精神”與“精英精神”之不同。有人說,不對呀,喬布斯走的才是精英路線,你看,東西賣那么貴,什么都要收費。而史玉柱走的才是不折不扣的平民路線,腦白金賣的是老頭老太太,網游是給沒錢的青少年玩。
我覺得這是對商業邏輯最大的誤解。這其中也正是喬布斯與史玉柱走了不同道路的文化背景,中國與世界強國最大的差別不在經濟層面,而在于深層次的商業文化差距。比如目前大多數中國人會支持政府限購,支持大規模的保障房建設,支持政府主導的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支持政府大規模提高最低工資標準,甚至支持信訪部門解決“人民內部矛盾”。這些在發達國家會受到民眾普遍反對的政府行為,卻能夠在中國行得通,只能說是有什么樣的群眾基礎,就有什么樣的政府官員與企業家。理解了這一點之后,再來看喬布斯與史玉柱就簡單了。喬布斯認為真正受益于民眾的不是表面的低價與對弱點的補貼,而是“市場交易的制度設計”。在iPhone與iPad贏利所設計的價值鏈結構中,最重要的貢獻在于對“免費邏輯”的突破,在蘋果體系中,一切軟件甚至一切知識創造都是要收費的,也就是說,是有“價格”的。這樣做是把一部分低收入的消費者擋在門外,但這樣真的是傷害了低收入消費者嗎?恰恰相反,蘋果的做法,養活了一大批小軟件公司,每一個公司都可以上傳自己的產品給蘋果,經過蘋果論證后向使用者收費,據說蘋果向第三方開發支付的費用已經達到幾十億美元,這激勵了多少人創業?這養活了多少軟件公司?而出現更多小軟件公司,更多軟件公司成長起來,然后就有更多的公司去做大眾市場,去免費,才是對那些低收入群體最大的利益吧?像QQ騰迅那樣通過免費去扼殺小軟件公司的做法,傷害的是中國軟件業的競爭生態。
這種邏輯,北大張維迎教授講過很多次,那就是很多表面上打著扶貧旗號的做法,比如QQ的免費,其實是對窮人最大的剝削。設想一下,如果史玉柱擁有蘋果,他會強硬地選擇寧可晚進甚至放棄中國,也要從運營商那里分錢嗎?史玉柱會如何選擇?一定會讓中國聯通降價,甚至免費,讓聯通打敗移動獲得壟斷地位,然后再去賺獨家那份錢,然后再推出“處長手機”、“總裁手機”、“黃金搭檔手機”大賺其錢。史玉柱做網游的邏輯不就是這樣利用中國人的“官文化”嗎?史玉柱做腦白金,不就是這樣利用父母面子與子女孝心之間微妙的“家文化”嗎?
而從消費者的角度看,享受免費的蘋果,然后被“史式營銷(其實是毛式哲學)”扶上主人的位置,去相互爭斗最后發現自己不過是主人的工具,這樣的鬧劇在中國社會幾千年歷史上演得還少?蘋果開創的APP平臺模式將會深深地影響移動互聯網產業,甚至可以說,他開創了一個新行業,但史玉柱的腦白金成功地影響了將近十年,而這個產業是發展起來了還是被摧毀了?史玉柱自己為什么又逃離了這個產業去進入游戲與金融?
我曾經特別崇拜英雄,自己也想當英雄。但在北大攻讀博士學位的時候,導師費孝通先生與袁方先生,都要求我們去看一本書《歷史中的英雄》,這是美國哲學家悉尼·胡克先生寫的。這本書的核心思想是,英雄的最大功勞是在無數個困難的關鍵時刻拯救了我們,所以,我們就把未來的選擇權交給他們,但有一天,當這些英雄干壞事的時候,我們仍然天真的相信,他們是在拯救我們。
從此我對英雄就有了本能的警惕,在這個意義上喬布斯逝去固然惋惜,但從英雄的角度,他走的正是時候,因為他沒有機會犯錯誤了,留給我們的是對企業家創新精神的偉大詮釋。有位詩人說得好,有些人死了,他仍然活著,有些人活著,他已經死了。喬布斯死了,他仍然活著,而我們活著的如此多的企業家,希望不要在商業邏輯與歷史學家的視眼里看來,你已經死了。好在存在主義哲學中有句話說得好,只要在思考,在行動,就會立即獲得“存在(being)”,就會獲得生命。所以,史玉柱這類英雄企業家們還有機會,我們也還有機會去存在,去重生!
推薦閱讀
也許馬化騰、周鴻祎和雷軍都在其中發現了價值。馬化騰應該很滿意,有了金山網絡這條“瘦狗”,他可以發動對360的全面進攻;周鴻祎雖然難受,但他更清楚了騰訊的路子,可以有的放矢;當然,最大的贏家肯定是雷軍,他得>>>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問道管理:喬布斯與史玉柱
地址:http://m.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11230/1803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