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監管層警示人人貸風險之后,自稱中國領先的P2P信用貸款服務平臺的宜信公司也同樣遭到了質疑,而其CEO唐寧則在日前表示,該公司不存在新客戶交錢給老客戶的老鼠會現象。
針對該公司老客戶介紹新客戶收千分之三手續費,涉嫌來贖回的說法,唐寧予以否認,稱“完全不想干”。他表示,如果介紹成功后,老客戶獲得宜信平臺的禮品盒現金的鼓勵,不涉及新客戶先交一些錢給平臺或任何人,他還表示,由于人人貸平均規模較小,不太可能流入房地產等領域。
唐寧披露,目前該公司平臺上有6萬借款人。其每一筆借款的額度農村是幾千到1萬之間,都市在5萬左右。但他拒絕透露更多數據。
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宜信這樣的人人貸公司涉嫌老鼠會,引得公司CEO如此強調與解釋呢?
人人貸公司存在風險
據記者了解,所謂人人貸,就是有資金并且有理財投資想法的個人,通過中介機構牽線搭橋,使用信用貸款的方式將資金貸給其他有借貸需要的人。
其中,中介機構負責對借款方的經濟效益、經營管理水平、發展前景等情況進行詳細的考察,并收取賬戶管理費用和服務費用等收入。這種操作模式依據的是《合同法》,是一種民間借貸方式,只要貸款利率不超過銀行同期貸款利率的4倍,就是合法的。
目前,國內人人貸平臺主要針對的是信用良好,但缺少資金的大學生、工薪階層和微型企業主,無息抵押等手續。
在國外,由于有完善的信用評級制度,每個人的信用程度皆有據可查。但在國內,目前,人人貸規模無法掌控借款人的身份信息、商業計劃和資金用途等真實性,這成為這種模式最大的威脅所在。
今年8月25日,銀監會下發文件,要求銀行金融機構與人人貸中介公司之間建立防火墻,防止人人貸公司幫助放款人從銀行獲取資金后用于民間借貸。
而上文中提到的宜信公司,正是一家這種模式的人人貸企業,創建于2006年,總部位于北京。從事的是信用風險評估與管理,小額貸款咨詢與交易促成、小額信貸平臺服務等業務。
公司的盈利方式則來源于,借款人支付的資金成本和需要向出借人支付利息的差額。據了解,目前宜信的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在10%,也就是說,宜信需要支付給出借人的資金成本的10%,但與此同時,宜信所要收取借款人的年利息卻在20%左右,最高可達年利息的28%以上。
風險大于收益
目前,業內人士對網絡貸款的態度有兩種,一種認為,網貸能夠滿足需要借款,但無法從銀行直接借貸到資金的人,屬于一種金融創新;而另一種則認為,網貸或許會滋生出很多問題,如放高利貸、老鼠會等不良的機構。
據記者了解,目前,阿里巴巴也正在從事這樣的網絡貸款工作,而針對的則是很難融到資的中小企業及小額貸款。有數據顯示,阿里巴巴對中小企業的平均網絡貸款額度為7萬-8萬元,其他互聯網第三方融資平臺都將自己的網絡貸款定位于中小企業、小額貸款。
分析人士指出,網絡貸款的關鍵是信息化、平臺化支撐的征信體系,即“網絡貸款證明網絡信用也有其尊嚴”,這種尊嚴就是即使沒有抵押,網絡上的信用也能轉化成貸款,這為許多線上中小企業網商提供了新的融資渠道。
網絡貸款帶來的不光是貸款本身,還有信貸理念的變化,如果基于互聯網的信用評價體系建成,將大大降低銀行服務中小企業的成本。網絡貸款本身及其帶來的信用評判正成為構建多層次融資服務平臺的促進因素。
有觀點認為,網絡貸款將信息技術與金融借貸服務充分結合,將彌補傳統商業銀行在資金處理效率與個性化服務等方面的不足,而且網上信用評級將有效緩解銀行與中小企業之間的信息不對稱難題,銀行服務中小企業的動力、能力都將提升。
但另有其它觀點認為,如果想申請為借出者,通常只需在人人貸網站上注冊賬戶,完成幾項認證(綁定郵箱、身份證號、手機號等)即可使用。利用網銀、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平臺為賬戶充值,充值時系統會自動扣除相應的服務費。
在人人貸提供的借款列表中搜索需要借錢的用戶,借出人可以看到借入人注冊的所有信息,包括注冊人人貸后的歷史借貸記錄、人人貸資信評級以及個人月收支情況等。借出人可以選擇合適的用戶投標,單次投標金額必須多于50元,不設上限。
完成投標后,必須等待借入人的借貸金額完全被滿足后,款項才會從人人貸賬戶中劃到借入人賬戶。之后,每個月可從賬戶中收取本息。這樣如果造假的話會相對容易。而更相對的是,更有不規范的機構在中間“魚目混珠”。
有業內人士表示,人人貸市場魚龍混雜,當然有做的比較出色的公司,但更多的公司都是因為拿不到小額貸款公司的牌照,打著人人貸的旗號在從事小貸公司的業務,甚至還有從事非法集資卷款逃跑的現象,這就需要監管部門盡快出臺管理辦法,幫助出借人與借款人盡量的降低風險。
推薦閱讀
截至目前,DHL全球貨運已發布了兩項端到端鐵路服務。第一項將中國境內14個城市與7個獨聯體國家及俄羅斯連接起來。第二項被稱為“成吉思汗連接”的雙周跨境鐵路運輸服務能讓貨物通過鐵路運輸在4月到10月的旺季間從蒙古>>>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人人貸公司風險大于收益 投資需謹慎
地址:http://m.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11230/182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