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快報“賺錢”刊出“京東商城未獲貝佳斯授權,涉嫌賣假貨”一文后,時隔6天,京東商城昨日向新快報發來了“京東商城與貝佳斯的聯合聲明”,聲明中稱,雙方已達成妥善的解決方案。但對新快報提出的關于貝佳斯問題貨品的來源、消費者權益如何保障等問題,京東商城都未作任何的回應。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認為,這不過是店商“價格戰”帶出的一個問題縮影,問題都圍繞著“價格”二字展開的。
1 京東或會給消費者解決方案
京東商城發給新快報的聲明稱,京東商城與貝佳斯立場一致,雙方通過緊密溝通,達成妥善的解決方案。實際上,在新快報“賺錢”報道出街當天(8月19日),京東商城已火速聯系上北京貝佳斯授權處理打假事宜的公司——廣州恒百貿易有限公司(簡稱“廣州恒百”),在當天下午進行洽談,雖然雙方均對會談的具體內容保密,但廣州恒百相關負責人告訴新快報記者,雙方已達成協議,以后貝佳斯的產品,京東商城將會從廣州恒百進貨,不過協議沒有談及賠償問題。據廣州恒百透露,之所以會對京東商城采取打假的措施,是因為“當時京東商城銷售貝佳斯的價格太低”。他解釋道,他們發現京東商城售賣的貝佳斯產品的價格,比北京貝佳斯能提供給經銷商的進貨價格還低,“這對于貝佳斯來講,根本是不可能的。”
上述負責人透露,對于此次事情,京東稱會擬定一個解決方案。而這個解決方案是“京東商城給消費者”的,不過這個方案具體是什么,新快報記者了解到,京東商城還沒有公布。
2 電商授權和“非授權”潛規則
隨著京東商城聲明的發出,京東商城和貝佳斯的“授權”問題似乎告一段落,但對于消費者而言,這場“授權”惹出來的問題依然沒有解決,消費者若購買了“非授權”產品,消費者的權益又如何得到保障呢?
據新快報記者了解,線上銷售化妝品是否已獲得授權,或者來源是否從正規渠道,是電商目前難以解決的問題。對電商非常了解的湯先生告訴記者,“在國外,線上銷售和線下銷售的授權界限明顯,例如,若廣東地區的線下代理商把產品放到網絡銷售,這樣做是違法的,但在中國,這種界限并沒有得到很好的區分。”
事實上,“非授權”不僅關系到商家的利益分配,湯先生告訴新快報記者,電商還會耍些小花招,用“非授權”產品來充當“授權”產品。具體做法,首先在正規渠道的代理商中進一小部分正品,然后再從其他渠道購得水貨和假貨,這些貨與正貨互相摻雜再賣出去。湯先生表示,這樣做既可以規避了相關部門抽查證件時出現的風險,又能使價格有效地降下來,“這種做法已經很普遍。”
3 京東喜歡偷雞“混價”
不過盈科廣州律師事務所的律師湯喜友對記者表示,電商若不是從品牌商進貨,而是通過代理商或其他渠道進貨,他們也很難完全確保貨源的真假。湯先生認為,根本原因在于電商不愿意在對供應商的認定上面付出時間和成本,對供應商的身份驗證只是流于形式地審核而已。
據悉,除了進貨渠道問題以外,京東商城也喜歡“混價”。據與京東商城有家電合作的廠商駱先生告訴新快報記者,“京東商城不時會未經廠商同意,把價格標得低于與廠商協議范圍內的價格,造成價格混亂”,駱先生道,“這種情況通常發生在晚上。一旦商家發現后,他們會把原因歸結于系統錯誤,而要糾正這一錯誤通常要等上一兩天。”
鏈接
當當網昨全部下架貝佳斯產品
記者昨日最新發現,一直聲稱所銷售的貝佳斯產品是從正常渠道所得的當當網,昨日,當當網上的“貝佳斯”產品均已消失。為此,記者致電當當網客服,客服人員也證實了該商品已經不能購買,其解釋道:“若該商品是當當網與商戶合作銷售的商品,下架是由于兩者取消合作;若為當當網自營的商品,則是當當網下架的。”新快報記者昨日致電當當網相關負責人時,電話無人接聽。
據了解,當當網目前最頭疼的當屬消費者大規模的維權訴訟案,此事似乎也正影響著當當網在美國納斯達克的交易情況。記者發現,作為在美國納斯達克交易所上市的“中國第一B2C網站”,雖然昨日當當網回漲了6.11%,但由于此前的連續“五連陰”,當當網的股價已跌到7.29美元,和2010年12月上市的IPO發行價16美元相比,縮水達54%。
推薦閱讀
近日,網友“愛心聯盟”在自己博客中爆料稱“安徽記者賓語博客曝光‘暴力強拆’被拘留”。隨即,網友開始在各大論壇和微博中轉載該內容,并對合肥市公安局的拘捕決定產生了質疑,并且懇請警方能公開處理賓語的過程。>>>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11230/185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