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富形成說是難,也不難,似乎只要成為風投家,就能發大財。
清科研究中心發布的風投數據吹皺一池春水。雖然人人都知道風投厚利,但具體的數據仍然讓人觸目驚心。
據清科的數據,今年上半年,中國創投市場共發生228筆退出交易,同比漲幅達56.2%。其中,IPO依然是最為主要的退出方式,共有71家VC涉及的IPO退出交易198筆,占比高達86.8%。A股市場是VC/PE退出的“集中營”。
據統計,62家企業對應的共計145筆退出交易均發生在A股市場,占比分別為87.3%和73.2%。其中,深圳創業板有34家企業對應的84筆退出交易,平均投資回報為9倍;中小板有45筆退出交易,平均投資回報為8.9倍;上海證券交易所有16筆,平均投資回報高達174.03倍。
還有什么投資可以在最短一年以內獲得至少8.9倍的回報?
當然,風投們的回報率在下降。過多的資金追逐過少的好項目,風投的市盈率必須至少達到20倍,如果新股發行低迷,估值下降,PE獲利也將下降。6月份,共有15家VC/PE支持企業實現IPO,其中產生29筆IPO退出交易,涉及26家VC/PE機構,平均賬面投資回報率僅為3.73倍,為近一年來IPO退出交易的最低回報值。不難想象,缺乏專業素質、缺乏關系資源的風投將退出市場,留在市場中的只有既有資金,又有專業和關系的風投大戶。
未來五到十年都將是中國證券風投高峰期,社會資金踴躍,政府鼓勵支持。社會多余資金通過證券投資的方式集中到實體經濟中,既緩解通脹壓力,又解決融資難題,何樂而不為?而對于民間資金而言,一年4倍左右的回報,仍然是一份讓人心怡的厚禮。
2011年上半年,中國創業投資市場投資數量同比漲五成多,投資金額達到60.67億美元,超越2010全年總量。募資方面,共有81.03億美元巨額資本涌入中國創投市場,再創新的歷史高點。它們共創造了投資案例605起,同比漲幅為56.3%,已達2010年全年的74.0%;其中,披露金額的538起共涉及投資總額60.67億美元,與上一年同期的22.44億美元相比漲幅高達170.4%,并已超過2010年全年53.87億美元的投資總額。
以目前如此充裕的民間資金,如此高危的房地產、藝術品等市場來看,未來較為安全的風投仍然是資金追逐的熱點。于是,人們飛蛾撲火一般,爭先恐后地撲入風投市場。
6月份的風投回報降低,是因為二級市場過分竭澤而漁,倒逼投資者逃離打新市場,使市場估值中樞被迫下降。2011年上半年,共有167家中國企業在境內三個市場上市,環比減少了5家,同比減少了8家;融資264.76億美元,為2009年境內IPO重啟以來的歷史最低。6月份,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中小板和深圳創業板的新股平均發行市盈率分別下降了5.3%、33.3%和25.6%。但這只是緊縮政策與震蕩市場中的短期現象,隨著貨幣政策的寬松,新股的估值中樞還將上升。
那么,PE熱到底好不好?這是一個偽命題。如果PE能夠集中社會資金投入到有前景的高效實體經濟中,就是好事;如果集中社會資金投入到低效公司中,成為權貴階層在證券市場的洗錢工具,就是壞事。
類似于華銳風電這樣的企業,居然能讓背后5家創投一舉斬獲高達540倍的賬面回報。不管這家企業質地如何,一個事實是,只要在上市第一天以每股80多塊錢買進的二級市場投資者,就會成為“高崗”上孤獨的守望者,到現在仍看不到解套的希望,F代社會沒有血腥的戰爭,人們卻能在證券等市場上體會一將功成萬骨枯的荒涼。
當然,也有一些風投機構仍在空中飛行,致力于發掘未來能夠增長的中藥、農業等資產,發掘能夠引領中國經濟走出傳統模式的下一代企業家。團購網燒了無數的錢,而新的商業模式就在燒錢的泡沫中悄無聲息地成長起來。
熱點越來越多,分化越來越細,專事文化、農業、IT等細分行業的風投公司越來越多,這將帶來行業未來的新景象。而從韓國到煤老板們的資金,都在中國PE市場以求一逞,說明新的市場熱土已經誕生。未來不是實體經濟的時代,而是PE、VC挖掘實體經濟的時代,中國一步走進了上世紀80年代互聯網PE熱初起時的美國。
風投確實是一個解決融資難題的有力工具,確實是挖掘下一代企業家的放大鏡,但也確實是一架鋒利無比的洗錢機器。
壞的體制、內幕交易可以把任何投資方式都變成洗錢方式,這無關PE,有關利益。
推薦閱讀
昨天,朝陽法院奧運村法庭對此案進行舉證質證,原告繼續指責《財經》的報道使用“春秋筆法”對其進行誹謗,《財經》則再次申請法庭調閱相關案卷以證清白。 李嘉誠旗下兩公司及自然人周凱旋狀告《財經》雜志社一案(本>>>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風投可以是天使 也可以是洗錢機器
地址:http://m.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11230/189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