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理說,春運網絡購票作為一種新事物推出后,出點問題應屬正常。一開始很多人的想法也是如此,認為購票難多半是因為技術原因,如寬帶容量不足、網絡速度不夠快以及時間設置不夠合理等。但隨著媒體報道的逐漸深入,問題似乎沒那么簡單。據調查,鐵道部耗巨資打造的網站訂票系統,主要中標方是鐵道部下屬的鐵道研究院電子計算技術研究所,而此網站從未做過有關春運訂票的模擬演練,也無巨大訪問量的經驗。簡言之,就是承建方對情況估計不足,網站設計大有“閉門造車”之嫌。
但這一點頗讓人費解。每年春運票源緊張是鐵板釘釘之事,而且盡管有些農民工不會上網購票,但由于中國網民數量的持續上漲,新生代外來務工人員當中有很多都是網民,對上網以及網購并不陌生,網絡購票系統推出后,他們會通過網絡來進行購票也是可以預見的事情。在如此背景下,鐵道部下屬的相關部門在設計訂票網站時,仍對點擊量估計不足,并在問題出現后雖有及時處理,但只是進行細節上的修補,并沒有一套系統的應急預案。據新華社披露,網絡購票“扣錢不出票”的情況雖然已出現十多天,但至今仍未有效解決。實際上,業內人士認為,訂票網站目前遭遇的問題并不復雜,通過事前常規測試就能解決。比如,承載能力和支付安全是對一個銷售網站的基本要求,這類網站的架構和運行,國內都有較為成熟的建設經驗,如果工作更細致一些,完全能做到未雨綢繆。這些只能說明一個問題:鐵道部門的現行管理體制跟不上時代發展的腳步,無法滿足市場的要求。
因此,火車票網購難表面上是一個技術問題,但其背后深層次的原因則在于管理思路,在于鐵道部門仍是一個相對封閉的系統,并未在包括招標在內的諸多環節引入市場競爭。試想,如果是一家完全市場化的企業推出這樣一個網購系統,它必然會進行充分的測試并做足預案,否則市場不會給它第二次機會。年關將近,很多網站和購物中心都有大量的促銷活動,人流相當密集,商家為此基本上都做足預案。在一些比較發達的經濟體,推出一個新事物前進行一次甚至多次沙盤推演都是必修課。反觀網絡購票,在這樣一個事關千萬人切身利益的問題上如此作為,足以表明改革是何等的必要和迫切。
去年在鐵路交通運輸上出現不少問題,包括《人民日報》、新華社等媒體都發表評論稱,應對鐵路系統進行深入改革,其核心內容就是政企分開、以市場化為導向,包括服務的精細化和運營管理的市場化等。今年春運,鐵道部門推出很多新舉措,值得肯定。然而,購票難現象也表明,鐵道部在打破封閉狀態,符合民眾期待方向上有努力空間。
字體放大 字體縮小 默認大小 下一篇
<推薦閱讀
改名有風險 淘寶不擔心>>>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新聞晚報:網絡購票難 還得鐵路改革來破題
地址:http://m.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20112/24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