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臺公布的2011年“全民支付年度盤點”結果顯示:年消費數千元算是起步,有些賬戶一年額超百萬元,年輕一族成為網購主力軍。春節在即,又到了一年消費旺季。對此,專家提出,消費要理性,盡量避免沖動型消費。
網友網購賬單驚人
2012年1月,支付寶發布“全民支付年度盤點”,很多網友被自己一年來的消費“震驚”,有網友戲稱“網購窮三代,毀一生”,聲稱要“戒淘寶”。
有位網友2011年網購金額達102萬元,被網民稱為“豪哥”。雖然年消費超過百萬不是普遍現象,但年消費數萬元乃至十萬元以上的相當普遍。
柯小姐是一位在讀研究生,她查了自己的支付寶賬單后很驚訝,去年她59筆交易共花了近1萬元。 “我都不知道是怎么花掉的”,柯小姐說。
天涯網友“四十幾個薩滿”曬賬單意外走紅,該網友已工作5年,2011年他支付寶賬單的達16萬元,超過前三年網購開銷的總和。“終于知道為什么畢業5年了還沒攢下錢了,終于知道我家柜子里抽屜里那么多沒用的東西哪來的了”。
雖然看賬單會心疼,但年輕一族很難抵制網購誘惑。 “本來是想省錢,結果卻花了更多的錢”,熱衷網購的李小姐說,由于網絡商品豐富,價格比實體商鋪優惠,所以往往容易購買許多并不需要的商品,導致嚴重“超支”。
消費熱度持續升高
隨著網銀的普及,第三方支付平臺的規范,以及快遞業崛起,網購越來越流行。根據艾瑞咨詢數據,自2006年到2011年,網購市場規模從263.1億元增至7735.6億元;網購占社會消費品總零售額的比重從 0.3%增至4.3%。
某論壇的調查顯示,六成網友的網購消費在1000元到10000元間,一半以上調查者表示日常生活用品基本靠網購。
當然,網購存在一定風險。專家指出,網購最大的問題是買賣雙方的信息不對等,這種不對等因為網絡而被拉得更大。網上假貨、次貨多飽受詬病,以至于2008年淘寶網另立淘寶商城(目前已改名叫“天貓”),以解決產品問題。
無論如何,網購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支付寶曬賬單帶給消費者的不僅是一張清單,更是一堂生動的“網絡消費課”。
專家提醒理性消費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MBA中心主任張圣亮分析,的主體是年輕人,而年輕人的消費行為較沖動。
“消費者不是買便宜,而是買‘占便宜’,這也是消費者的普遍心理”,張圣亮說,“本來這件商品你并不需要,但是一看它限時大幅打折,不少人就會忍不住買。 ”
有專家指出,電子貨幣的虛擬感也會導致消費沖動。 2012年1月9日,支付寶發布公告,宣布將關閉信用卡向支付寶賬戶充值的通道,網友普遍認為這會比較有效限制沖動型消費。專家建議,要避免消費跟風,不要僅沖著折扣和便宜買。
“最好能養成記賬的習慣,不要等著支付寶年終曬賬時再嚇自己一跳”,張圣亮說。
推薦閱讀
陳年坦言管理層2011年頭腦發熱 今年回歸常識>>>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20116/249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