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15日,這個日子將以京東商城和蘇寧易購“無底線價格大戰”的方式被銘記。這不僅僅是場鬧劇,其背后折射出的一點是,電商粉墨登場,開始試圖挑戰由3C連鎖賣場把持長達近10年的家電產業話語權。
家電商的渠道依賴
在眾多網民的圍觀和參與下,劉強東以極具氣場和和個人風格的約戰開始了自己的“興奮表演”。這一“約架”,京東和蘇寧易購都是勝利者,京東再次證明自己電商一哥的地位,讓京東的大家電業務為更多人所知;蘇寧易購在此戰中,一則提高了自己的知名度,二則歷練了整個團隊。
蘇寧、國美實體店,一般被視作本次約架的利益受損方,實體店的高毛利恐受打壓。劉強東昨日聲稱,蘇寧線下門店的毛利率高達25%,如果經過這場價格戰,可以把他們的毛利率打到10%以下。
接下來的關鍵問題是,此戰的另一參與方——家電供應商是否會受損?每次,渠道商的價格戰都拉家電供應商來墊背,這是家電供應商的悲哀。渠道商通常以超低價格搶占市場份額,其損失相關部分需要由家電供應商來“埋單”。
中信證券在發給客戶的內部報告中寫道,家電企業受損程度,跟其競爭地位、原渠道強弱有關(對蘇寧國美等家電連鎖或電商渠道的依賴度越大越受損)。家電企業的態度“只能是坐山觀虎斗”。
除了雙寡頭壟斷的空調領域,想和渠道議價,眼下家電供應商手中的牌并不多。家電供應商自建渠道的目前只有格力一家成功,其他家電供應商都依靠第三方渠道。
面對此次“約架”,家電供應商也的確選擇了沉默。白電大佬海爾昨天一度傳出終止與京東合作,隨后態度轉變,不愿明確表態。這反映出目前家電供應商的矛盾心態,不愿意重走當年被3C連鎖賣場控制的老路,但也不想丟棄電商這一市場。
劉強東昨日發狠說,這一戰將是京東上市前的最后一場惡仗,“明年大家電的營收需要增加200%,從而達到300億元。”此言若最終成真,多一個渠道,打破美蘇的壟斷,顯然是家電廠商樂見的。
一個經部分供應商確認過的數據是,目前電商渠道銷售占家電供應商總銷售不到一成;而蘇寧、國美連鎖店經過十余年的打拼,占了全國一、二線城市七成份額。
中信證券指出,“家電通路由于家電上游(制造業)已經集中,又成為社會零售變革的急先鋒。”換而言之,此戰或也可成為家電供應商對蘇美展開反壓的契機。
三方博弈的新時代?
不過,就當下而言,對電商來說,除了所謂的“零利潤、價格戰”,想要成為急先鋒、拉攏家電供應商,其需要做的事情還很多。
TCL集團品牌中心總經理梁啟春昨天稱,電商是大勢所趨,但電商更應該從提升后臺管理水平和用戶體驗的角度入手,而非惡意壓價。“價格戰有害無益,破壞行業發展基礎與創新能力,這個價值鏈條中沒人會做虧本買賣,最終傷害到的還是消費者利益。”
梁啟春坦承,“電商投下的炮彈,其實都是家電廠商的血汗”。渠道商慣用的手段,是通過事后的結算跟廠家討價還價,如虧損銷售的話要讓廠家承擔部分損失。
據劉強東說,昨日價格戰的成本三分之二出自供應商,有三分之一的供貨商是反對此次價格戰的,其余支持。“已經獲得了供貨商‘毛利保證’的承諾,也就說虧多少都是供貨商的。”
涸澤而漁,顯然并非良策。格局已經很集中、原渠道相對穩固的大家電特別是空調生產商,跟電商合作原本就有保留,若電商執意推進價格戰,結果可能適得其反。
對所謂價格戰,已有家電業者表達不以為然。長虹多媒體產業公司副總經理蘇子歡在微博上寫道,價格戰無論怎么打也打不動也打不死,因為隨著歐洲經濟不景氣、日系家電撤退,決定國產家電命運的巳轉變為海外市場。蘇子歡稱,國內家電大佬都在發展海外市場,對口水戰無心評論。
正如劉強東所言,這是一場惡戰。但,注定不會是最后一場。中國家電產業是否會就此進入實體店連鎖渠道、電商及家電供應商三方博弈的新時代,拭目以待。
推薦閱讀
針對媒體報道的“蘇寧易購在本次打折季后將不會再跟進京東進行優惠”,蘇寧易購執行副總裁李斌表示,從未有過類似表述,價格競爭是市場競爭永恒的主題,蘇寧易購始終堅持薄利多銷的原則和既定的營銷節奏。 【IT商業新>>>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電商價格戰登場 家電業話語權或再分配
地址:http://m.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20330/1179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