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牌照一批,好日子就到頭!” 7月,外界盛傳聯邦快遞和美國聯合包裹公司(UPS)這兩家洋快遞企業的牌照即將獲批,國內快遞業不禁大呼“狼來了”。
事實上,洋快遞早在2007年便已在國內開展遞送業務,此次申請是為了遵循新《郵政法》而補辦新證。一個正常的法律申請程序,為何“一石激起千層浪”?原因在于當下國內快遞業正在經歷一輪改革風潮,洋快遞發力,可能會加速行業洗牌。
自從一度被看好的星晨急便、DDS猝然倒下后,快遞企業的現狀便引發了業界擔憂。先有加盟制度引發管理混亂,服務質量參差不齊等情況,再有原先依附的大主顧淘寶系電商紛紛自建物流,此時洋快遞又來攪局,也難怪國內快遞企業“未戰先亂”了。
目前來看,即將獲得牌照的兩家外資企業,以及民營快遞“一哥”順豐速運,皆采用國際認可的直營模式。但國內民營快遞囿于資金與實力,大部分都靠加盟制進行市場擴張,這種擴張方式的弊端在于無法保證服務質量,包裹延誤、暴力分揀等惡劣現象普遍存在。事實上,這也促使了阿里巴巴、京東等著名電商自建物流--電商如今都在拼價格、拼服務以爭取顧客,自然不甘心在物流上“躺著中槍”。
另外,國內快遞行業也掀起了“加盟轉直營”的改革熱潮,但由于與加盟商存在利益沖突,導致障礙重重。前段時間圓通速遞的福州片區中斷運營,就是因為與加盟商存在利益博弈。要知道順豐當年改制,曾引發了領導人生命之虞;而改制后,順豐也投入了20億元大力改建公司的信息系統架構,這并非靠占領低價市場謀生的“四通一達”等普通民營快遞企業所能承受的。
現在國內民營快遞的局勢是前有狼(電商自建物流)后有虎(外資企業入境),轉型如同箭在弦上,不得不發,適當地把握改革力度顯得很有必要。先進的管理、優秀的服務以及資金優勢是洋快遞企業的核心競爭優勢,在一個強調本土化經驗的市場內,本土企業只有把握資源與市場方向,方能避免受到沖擊。有行業人士表示,盡管現在都在鬧模式改革,“加盟+直營”的混合制,卻更能適應當前市場。
盡管經歷了幾輪漲價潮,國內市場的價格敏感度依然很高,以“四通一達”為代表的民營快遞依然靠低價盤踞了市場。如果輔以提升質量、加強管理等手段,競爭力不可小覷。關鍵是要抓住改革時機,把握好細分市場,否則民營快遞的前景就會愁云慘霧.
推薦閱讀
資本離>>>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民營快遞內憂外患 加盟模式改制的困惑
地址:http://m.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20330/1184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