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早上,9點剛過,“跳舞”(網名,一個六年級男孩的母親),從地鐵站出來,按照前一天QQ群里大家的約定,往位于北京西單大木倉胡同37號的教育部走。
QQ群里的通知很詳細,時間、集合地點、甚至還有具體的路線圖。其實,這條路,她已經很熟悉了。“兩年多來,經常到這里。”“跳舞”笑著說。
差不多的時候,“網上游”(網名)也在往教育部趕,她是一個17歲男孩的母親。她和“跳舞”都是母親,他們還有另外一個名稱“教育公平志愿者”,因為他們的孩子都沒有北京市的戶口,現在屬于“借讀生”,雖然有的從小學一年級就開始借讀。
依照現行的制度,他們的孩子也無法在北京參加高考,正在面臨著是回到家鄉還是堅守北京的煎熬。
有數據顯示,目前像“跳舞”、“網上游”這樣,全國2.6億流動人口,5800萬留守兒童和2700萬隨遷子女。
還沒有走到教育部門口,“跳舞”就接到了另一位志愿者的短信。
這位志愿者到的比較早,看到了教育部門前異于往常的一幕:正門前停著6輛空著的公交車,兩邊則是幾輛警車一列排開,緊挨著的路口上分布著很多警察,對講機還不斷地響著。
“看到短信的內容,說實話還是有點害怕的”。“跳舞”輕聲說。不過她覺得,自己要做的不過是在為包括自己孩子在內的眾多隨遷子女們要求一個公平的受教育權。
從兩年前,就有一批外地戶籍兒童的家長開始在為孩子的教育權奔走,他們建立了一個名叫“教育公平”的網站,定期到地鐵站口征集簽名,公布了一份“隨遷子女輸入地高考”的民間版方案。
一次次的努力,并沒有取得想象中的教育部門的回應。
2月6日,他們給教育部袁貴仁部長寫了一封公開信,并從那天開始每天都派人到教育部信訪辦遞交。
十分鐘對話
在這封公開信中,志愿者們再一次強調了解決方案的核心訴求:為所有納稅人提供不分戶籍不分貧富不分地位的公平的教育機會,戶籍與學籍分開,以學籍為主要條件。
在這封公開信的末尾寫道:“為此,我們懇請袁部長在2012年2月23日前,安排時間聽取我們作為最直接干系人反映情況,探討方案制定過程中面臨的具體問題。”
從2月6日,第一次赴教育部遞交公開信之后,這群志愿者開始安排不同的人每天到教育部遞交這份公開信。
“我們的QQ上有不同的區,海淀、通州、朝陽都有,就分區來,每次輪著來兩三個人,有人遞信,有人照相,然后發到微博上面。”“網上游”說。
據她介紹,教育部信訪辦的工作人員的態度也發生了轉變,從此前的呵斥,到后來的熟識,“甚至對方會說,下面該照相了吧,該發微博了吧?”
2月22日,是這批志愿者第十三次到教育部信訪辦遞交公開信。教育部信訪辦的工作人員接待了家長,并說“明天已經安排了人接待我們”。
像是一部好萊塢大片,此前的諸多情節都是為后來大結局做一個鋪墊。2月23日,滿懷著期待的志愿者們從四面八方趕來,想看看教育部究竟誰會來。
9點半,“跳舞”來到教育部大院東側的教育部信訪辦門口,緊挨著同仁醫院的一個院子里。那里已經聚集了將近300多家長,把信訪辦逼仄的小院子都塞得滿滿的。
維持秩序的工作人員讓家長們選出5名代表,進到信訪室內與教育部官員對話。
“我們一共5個人,3個北京的家長,一個上海的家長,還有一個媒體的記者,也是作為學生的家長,到信訪辦。”“跳舞”說,她是5個代表之一。
進到辦公室里,代表們發現辦公室里并沒有人,再等了幾分鐘后正在離開之際,教育部的一行三人來到了辦公室。
一位自稱楊姓的教育部工作人員對代表說了幾點:其一,教育部對隨遷子女異地參加高考的事情很重視;其二,認為這些志愿者的努力對于解決這個問題,有一定的積極推動作用;其三,教育部正在抓緊時間調研,也在跟各個省市的相關部門在談。
“春節期間,除了七天休息之外,我們都在忙著這個問題的調研。”這位楊姓工作人員說。
至于袁部長為什么沒有來見志愿者,教育部另一位工作人員表示,“自己這個級別并沒有收到部里面相關的回復”。
顯然,這樣的回復,很難令這群滿懷希望的志愿者們滿意。5名代表明確跟對方表達了自己的訴求:在2012年6月底之前,公布高考改革方案,盡量不要影響到2013年畢業學生的選擇;重申以學籍而非戶籍,作為升學錄取的標準。
雙方會見到此不歡而散,此前志愿者代表們拿著的有88253個簽名的資料,也沒有遞交給教育部的代表。
“都是車轱轆話,沒有什么實質性的內容,很失望。” “網上游”說。整個的會面過程,不過十來分鐘,隨即教育部官員離去。
門外的志愿者在獲悉這個消息之后,并沒有散去,在教育部門聚集在一起,三三兩兩談論著。
十三封公開信: “異地高考”家長團到訪教育部
“網上游”的孩子今年17歲,此前一直在北京的一所知名中學讀書,考試排名在班級里總是前幾名,北京市級三好生,還是學校的樂團首席,各種獎勵“拿到手軟”。
然而,由于沒有北京市戶口,在經歷一段痛苦的周折之后甚至短暫的“被輟學”之后,這位母親決定讓孩子去讀一所民辦學校,準備高考時出國讀書。
“孩子自小就在北京讀書,老家的教材跟這里也不一樣,孩子回去參加考試也不可能有好成績,留在北京也參加不了高考,我們做家長的真是感覺煎熬。”這位母親說。
根據教育部現行的政策,《2010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工作規定》中明確規定,參加高考的學生,只能在其戶籍地報考。
由于目前高中教材已實行各省分頭確定,且高考試卷也不一致,使得大量城市新移民不得不把孩子留守在戶籍地讀書。
2007年,全國婦聯的一份調研報告顯示,全國農村留守兒童約5800萬,這些孩子普遍缺失正常家庭生活, 57%以上存在心理健康問題。
“我們曾經志愿者里有個人的小孩,今年升高中,因為知道外地戶口不能在京參加高考,今年開學一下子就沒有動力了,去學校沒有呆幾天就不去了,覺得沒用。” 有志愿者表示。
推薦閱讀
騰訊科技訊 (Kathy)北京時間2月24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求職網站上的招聘信息往往相當平淡乏味:首先是枯燥的工作說明,該職位所需的技能清單,然后就是無聊的公司簡介。 Y Combinator孵化的職業女性社區The Da>>>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kandian/20120224/340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