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私有化后公司可以享受非上市公司的諸多優勢。從決策效率的角度考察,在非上市公司的組織形式下,決策程序可以更有效率,重要的新計劃不需要過于詳盡的研究,也不需要向董事會報告,可以更為迅速地采取行動;公眾持股公司必須進行詳細的信息披露,而競爭對手可能從中獲取重要的、與競爭相關的信息,私有化后公司可以因此信息控制 ]
錢鐘書筆下“里面的人要出來、外面的人要進去”的“圍城”現象在資本市場也有體現。“圍城”之外,擬上市企業積極踴躍“千軍萬馬勇闖獨木橋”;而“圍城”之內,有些上市公司卻走上私有化退市的道路,近日阿里巴巴私有化港股B2B公司、盛大私有化美股盛大網絡、小肥羊被并購私有化退市都是如此。
“私有化退市的現象在美股、港股、新加坡股市并不少見。相對而言A股市場因為是審批制,殼資源比較珍貴,所以私有化退市的現象相對較少。”復旦大學財務金融系教授孔愛國告訴《第一財經日報》。
與由于財務問題等被資本市場“掃地出門”不同,這群主動離開“圍城”的企業為什么要走出來?又是怎樣走出來的呢?
私有化路徑
若尋先例,可以追溯20世紀70年代初美國的第一次大規模私有化退市潮,當時美國股市蕭條,公司股票價格大跌。1997年以后的香港市場以及2000年左右的日本市場發生了很多私有化的案件,也是因為前者受金融危機影響,而后者股市長期低迷。
“當股票市值嚴重低于其實際價值,一些上市公司的大股東不滿意可以選擇回購部分或者買回所有公眾股東持有的股票。”孔愛國說,直接用現金把上市公司收購退市,通過整合、調整后再在其他時間、其他地點上市等方式,可以獲得更好的收益。
長期的股價低迷或者交易不活躍,抑或是公司不被投資者關注,考慮私有化退市的另一原因就是可以降低和節約成本。北京一家投資管理公司合伙人李維文告訴本報,上市是企業進入資本市場的名片,維持上市資格很大程度是要融資,如果一個公司沒有融資的能力而還要維持這樣的費用是不劃算的,所以要考慮私有化。
相對于中國A股的審批制和嚴格的上市要求,注冊制的境外交易市場相對公開透明、市場化,上市與退市條件相對寬松。根據美國《普通公司法》,上市公司私有化只需遵守一定的程序,再按照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相關要求完成退市流程即可。
對于已經有私有化退市計劃的公司來說,通常由上市公司唯一控股股東發起,以現金收購全部流通股,從而取消上市資格,這種公司通常現金充裕。而美國部分地區法律規定,母公司擁有子公司90%以上股份就可完成私有化。
由于私有化本身的成本很大,一般需要以目標公司的資產為擔保的貸款,以及向私募股權公司(PE)出售普通股或優先股。而嗅覺靈敏的PE們沒閑著,也往往在尋找那些優質的境外退市公司,或者潛在的優質退市對象,把這些價值被低估的上市公司私有化后,孵化成長,再并購或再上市,從中發現并締造價值鏈。
另一種方式是以并購方式私有化退市。百勝餐飲集團2月以協議計劃方式私有化小肥羊集團有限公司就是如此。選擇私有化小肥羊并令其從港交所退市,而不是保留在二級市場,弘毅投資相關人士向記者表示,小肥羊目前的經營模式可能并不符合百勝的全球戰略,私有化小肥羊,可以讓其進行一定的調整,以經濟上更可行的模式立足市場。
有利于長期目標
在北京會計學院姜軍博士看來,私有化后公司可以享受非上市公司的諸多優勢。從決策效率的角度考察,在非上市公司的組織形式下,決策程序可以更有效率,重要的新計劃不需要過于詳盡的研究,也不需要向董事會報告,可以更為迅速地采取行動;公眾持股公司必須進行詳細的信息披露,而競爭對手可能從中獲取重要的、與競爭相關的信息,比如銷售額、增長率、毛利率等,私有化后公司可以因此信息控制;此外,公司可以致力于長期目標進行調整重組,而不是常常為短期符合市場預期、股東要求而煩惱。
比如盛大網絡的私有化退市除了市值偏低,還可能因其希望更謹慎地、不會引起市場動蕩地部署其全套產業鏈戰略和開創娛樂帝國。然而作為上市公司,美國資本市場關心的是業績與利益,其他的他們很少或者并不關注,這在無形中給了盛大很多壓力。私有化之后,盛大網絡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陳天橋可以按照自己的步驟進行部署。
“當然,另一個可能是在調整之后回歸A股,畢竟對比一下在A股上市的同行,如果能回到A股上市,估值會更理想。”中金公司的相關人士表示。當然其中也存在獲利機會。2011年成立的第一只針對“PPP”(Public– Private–Public,上市-退市-上市)策略的基金——金牛投資也表示,其旨在幫助在境外上市的優質中國企業回歸境內上市的同時,通過跨國價值套利為投資者獲得豐厚回報。
另一方面,母公司下多家上市公司,這種關聯交易會造成上市公司之間的盈利錯綜復雜,還可能存在利潤操縱的可能。“如果把這些公司私有化之后,整合重組到母公司,關聯交易會大大減少,這樣將更加符合公司治理規范的要求。”李維文說。
上市公司私有化交易本身也直接為股東帶來收益,西方學者對美國證券市場上發生的私有化案例做的實證研究表明:在所研究的私有化案例中,于接管宣布日,股東財富平均增加了22%,這個結果在統計上高度顯著;40天的累計財富增加超過了30%;而如果用超過市場收益的平均溢價(提議前兩個月)來衡量公眾收益的話,在全部用現金支付的提議中,股東收益超過了56%。這方面的實證研究結果基本上是一致的。阿里巴巴集團宣布擬每股13.5港元實施私有化阿里巴巴(01688.HK),次日復牌報13.18港元,高開42.49%。
推薦閱讀
2011年5月,登陸香港股市已近7年歷程的復地集團完成退市。長期以來,這家H股上市房企,向來被視作復星系旗下的房地產業務平臺。帶著首家退市內地房企的名頭悄然退隱,無疑為復地的發展前景籠上了一層神秘色彩。 退市>>>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走出“圍城” 上市公司私有化路徑圖
地址:http://m.sdlzkt.com/a/kandian/20120224/34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