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8日,戶外媒體公司觸動傳媒宣布完成新一輪融資,金額約達1億元人民幣。
這也是其成立以來的第三輪融資,除了創始人兼CEO馮暉中及其關聯公司,已有的股東啟明創投、TLC Capital、愈奇創投外,還有新的投資人加入,比如,觸動傳媒香港市場的董事總經理蔡志芬等。
這則消息看起來與國內戶外媒體行業的現狀似乎并不合拍: 早在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時,戶外媒體對VC而言就已經從“熱炒變成了冷盆”,甚至有VC表示,“現在誰要投戶外媒體,那可能是在山洞里5年沒出來了。”
事實上,2008年1月底,觸動傳媒剛完成第二輪約1億元的融資,由臺灣聯華電子牽頭,LG、Mustang、HSR和Jubi-lant 等4家機構聯合投資,首輪投資人啟明創投也追加了對觸動傳媒的投資。這筆資金分兩期到位,時間是在2008和2009年。
讓人好奇的是,觸動傳媒為何能持續融資?
技術驅動的“慢公司”?
2003年成立的分眾,通過幾輪融資和迅速跑馬圈地后,2005年即實現IPO,華視和航美也緊隨其后上市。
而同樣成立于2003年的觸動傳媒,“IPO最早也是2013年下半年的事”。
但如果你這樣比較,觸動傳媒創始人兼CEO馮暉中會很不樂意。“我們正在構建自己的產業,而不是依葫蘆畫瓢。”
按照馮暉中的說法,觸動傳媒不是跑馬圈地就可以做起來的公司,其對技術的依賴似乎注定要做一個“慢公司”。
很多年前的一天,馮暉中坐在拉斯維加斯的出租車里,突然想到要在中國的出租車內創造一種互動的媒體環境,為無聊的乘客提供消遣時光的方法。這成為他創業的原動力。
但實踐遠比設想的要曲折。
當第一塊屏在美國研發之后帶回中國安裝時,卻發現運作不了。另外,如何讓“嬌貴”的液晶屏適應上海夏天出租車內部70度的高溫和北京冬天零下10度的低溫也是個問題。
原以為3到6個月公司就可以走上軌道,結果2003年成立后的4年時間,全都花在了技術研發上,直到2007年才正式推出產品。
雖然是一家戶外媒體公司,觸動傳媒卻設立了專門的技術研發部門,研發人員超過20名。這也成為觸動傳媒幾輪融資后,投入最大的領域之一。
除了要努力與各地的出租車公司達成合作外,觸動傳媒還得嘗試各種激勵方案以提高駕駛員的積極性,因為很多出租車司機起初并不樂意安裝觸動傳媒的廣告屏。
所以,在馮暉中看來,觸動傳媒“需要跨過很多障礙”,也需要花比別人更多時間來建立公司。
但馮暉中也看到了硬幣的另一面:這些年的努力也為觸動傳媒構筑了競爭門檻,不至于像分眾那樣被迅速模仿。
觸動傳媒提供的數據顯示,目前其媒體網絡已經覆蓋了上海、北京、廣州、深圳、杭州和香港6個城市,車內裝屏數量近4萬臺,是國內規模最大的出租車內互動媒體。
關鍵在“互動”?
啟明創投是觸動傳媒最堅定的支持者之一,在后者2006年至今的三輪融資中,啟明全程參與,共投入了1000萬美金。
Gary Rieschel是啟明創投的董事總經理,也是觸動傳媒項目的負責人。當記者向他描述中國戶外媒體的現狀,并對此時啟明繼續投資觸動傳媒表示不解時,他一臉認真的說:“觸動傳媒不同于類分眾模式。”
在外界看起來,他們的模式如出一轍:分眾選擇了樓宇、電梯和超市,華視置身于地鐵和巴士,航美占據了機場,觸動傳媒則選擇了出租車,他們都在選定的場所內安裝LCD或LED廣告屏,通過向廣告主售賣廣告時間盈利。
但在Gary Rieschel看來,“互動”是最大的不同。
“當乘客看到觸動傳媒的廣告,也許會對其中的化妝品或者旅游產品感興趣,他們不僅可以點擊觀看,甚至會留下自己的電話號碼,這些信息都將被觸動傳媒監測到”,Gary Rieschel認為,這有助于提高廣告轉化率,這也是其它戶外媒體難以實現的。
觸動傳媒一定程度上獲得了廣告主的認可。
在過去3年里,觸動傳媒的年收入增長了約2000%。
此次融資后,觸動傳媒除了繼續在一二線城市擴展媒體覆蓋率,技術研發仍將是主攻的方向,“以實現互動熒屏的新功能”。
在剛剛結束的一次董事會上,觸動傳媒的股東們甚至討論過這樣一種可能未來向用戶提供GPS服務,當乘客乘車到某個地方,觸動傳媒可以向他推薦附近有哪些餐廳在打折,或者哪些餐廳更好吃。這時,觸動傳媒就是一個馬上能為廣告主帶來人流量的媒體終端了。
無疑,“互動”和“提升銷售”是廣告主不斷增強的需求。
《財富》雜志的一篇報道顯示,盡管耐克的營銷總預算仍在穩步攀升,但過去3年,它花在美國境內電視和平面媒體上的廣告費劇減了40%。
耐克CEO馬克。帕克解釋說:現在我們希望溝通方式是“對話”。互動、社交的新媒體成為耐克的“新寵”,無論是在約翰內斯堡豎起的30層樓高的耐克Twitter粉絲留言大屏幕,還是其由奧斯卡提名導演拍攝的大型廣告,選擇在Facebook上首映,這種轉變都體現的淋漓盡致。
而早在2009年,Twitter就幫助DELL公司實現650萬美金的銷售。
Gary Rieschel甚至將觸動傳媒視為Facebook、Twitter同類的新媒體。但與這些互聯網媒體不同的是,觸動傳媒的受眾可能會受到乘車時長等因素的影響。關鍵是,究竟有多少乘客在參與觸動傳媒的廣告互動?
觸動傳媒提供的數據顯示,目前其每月可覆蓋5000萬乘客。以單個互動按鈕為例,通常有12%-15%的乘客會點擊按鈕查看內容,其中,約有一半的乘客會花超過80秒的時間翻閱按鈕中的頁面。
但也有觀點認為,隨著3G的發展,出租車乘客的無聊時間將被大大分流到智能手機或Pad上,這可能會使觸動傳媒變的更小眾。
推薦閱讀
移動互聯網是一個充滿未知與探索的行業,點心比別人早走了半年,但最多也就能看清半年以內的情形。我們的經驗就是,去做你認為最合適、自己又能做出來的東西,發現不對馬上進行調整。互聯網公司與大公司競爭的法寶,>>>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觸動傳媒再融資:“互動”新媒體的挑戰
地址:http://m.sdlzkt.com/a/kandian/20120227/347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