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L集團凈利潤16.7億,繳稅費42億
企業家呼吁減稅,讓實體經濟過冬
馬可佳
復雜多變的國內外經濟形勢,使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的經營發展進入了一個寒冷的冬天。減稅,讓企業溫暖過冬,成為本屆全國兩會上代表、委員們熱議的話題之一。
3月3日晚間,全國政協委員、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全國人大代表、TCL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東生,全國人大代表、河南宛西制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孫耀志等15名人大代表、14名政協委員在長安俱樂部舉行的“兩會沙龍”上聯名建議,為促進企業良性發展,提高中國企業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抓住當前我國財力充足的時機,通過適度減稅,切實減輕中小企業資金負擔,推動轉型升級,幫其渡過難關。
結構性減稅
財政部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2011年,全國財政收入103740億元,比上年增加20639億元,增長24.8%。上述沙龍上,李東生告訴《第一財經日報》,“2011年在整個經濟已經放緩的情況下,財政收入的比例依舊居高不下,這不得不引發大家反思。”
李東生認為,中國的稅務問題依舊是結構性問題,建議首先考慮降低增值稅,“降低增值稅的比例,實際上就是降低商品的價格,對于降低通脹有直接的幫助,對拉動內需也有直接的作用。”其次,他建議對企業利潤當中轉投資部分減稅,鼓勵再投資。最后是企業減負和對小微企業的減免稅。
“2011年TCL集團凈利潤16.7億元,繳稅費42億元(不含海外市場),很多股東問我是不是算錯繳稅費了。現在稅費確實對企業造成很大壓力,尤其是繳費這塊,占到企業收入的百分之十幾。”本次兩會上,李東生提議《為企業減稅,幫助企業過冬》。
“各地政府對于執行行政性收費的政策差異比較大。”李東生指出,地方政府出讓土地收入不菲,城鄉建設費沒必要繼續向企業征收。
進一步降低企業稅負,大范圍推廣營業稅改增值稅試點;進一步降低增值稅稅負;對于勞動密集型企業,實行更低的增值稅率;進一步降低企業所得稅;進一步加大增加享受稅收優惠小微企業的范圍;規范收費行為,減少地方費用的費種,必要時將一些地方費用并入中央統一納稅中;推進實施各項配套改革;加快推進政府職能轉型。這些建議得到了李東生、劉永好(全國政協委員、新希望集團董事長)、馬蔚華(全國政協委員、招商銀行行長)、郭廣昌(全國人大代表、復星集團董事長)等多名代表、委員的響應。
還有代表對行業性稅提出了調整議案,比如孫耀志代表行業提出《關于我國中藥生產企業中藥產品銷項稅稅率由17%調整為13%的議案》。
部分行業先享減稅優惠
賈康向本報記者透露,從今年開始直至今后幾年,結構性減稅是國家考慮的要點。其中幾個領域已經考慮實施結構性減稅的可能性。
賈康進一步闡述稱,有關部門明確,今年中國的進口環節要有600多項進口產品關稅下調。關稅下調可以直接降低相關企業和消費者的負擔。中小企業、小微企業的增值稅、營業稅2011年已經明確宣布,征稅點從5000元提升到2萬元,但對小微企業征稅在基層容易出現扭曲和變形,各地應該真正把實施細則做好。上海1月啟動以增值稅替代營業稅的改革,上海周邊的浙江、江蘇積極表態要跟進,環渤海區域也非常積極,在建筑、安裝、交通、運輸和服務行業有望年內出臺相關政策。
兩會代表、委員認為,通過結構性減稅,可以大大減輕生產者即實體經濟的稅負,吸引經濟中各生產要素涌向實體經濟;增加小微企業持續發展信心。
推薦閱讀
稅收歷來是每年兩會的熱門話題,今年也不例外。全國人大代表、復星集團董事長郭廣昌就在其一份議案中建議以家庭為單位征收個人所得稅。 郭廣昌認為,由于家庭經濟負擔存在差異,個人的實際稅負能力并不相同。以家庭為>>>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企業家呼吁減稅,讓實體經濟過冬
地址:http://m.sdlzkt.com/a/kandian/20120305/368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