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監會本周正式同意發行高收益債,以注冊備案制發行,由上交所和深交所操作。”3月5日,數位消息人士向本報記者證實,證監會關于高收益債的相關管理辦法數易其稿,于近日形成最終方案上報國務院。
“發債主體方面,試點初期應該是以非上市公司為主。至于發行方式,私募發行和詢價制度都是國際慣例。”3月5日,中信證券債券銷售交易業務董事總經理劉威告訴本報記者,高收益債的相關討論方案版本眾多,除了大框架以外,最后敲定的具體操作細節仍是未知數。
對于高收益債的推出時間表,全國政協委員、上海證券交易所理事長耿亮4日在全國政協小組討論會上表示,“具體細節仍在研究,爭取今年上半年或者今年之內推出”。
方案初定
與證監會此前對公司債的核準制不同,此次證監會對高收益債采取“注冊備案制”。這是個十分模糊的說法。
“注冊制和備案制本身是兩種不同的制度,這里放在一起,表明既不是單純的注冊制也不是備案制。”3月5日,某大型券商固定收益業務部總經理對本報記者表示,相比之前的核準制,“這次肯定是一個進步,但是與交易商協會的注冊制相比,又沒有完全放開。”
目前,在“九龍治水”的中國債券市場上,由銀行間交易商協會主導的短融、中票最接近市場化原則,均采取注冊制發行,發展也最為迅猛;而發改委主導的企業債和證監會主導的公司債則分別采取核準制,在這種實質意義上的審批制度下,發改委和證監會主導下的信用債發展狀況一直是波瀾不驚。
“既然是試點,必然會是選擇性地放開,完全的注冊制也就不可能了。”同日,某合資券商固定收益業務部負責人汪杰對本報記者表示,試點初期一定會有隱形的門檻,試點成熟以后才有放松的可能性。
關于發行人資質問題,消息人士指出,證監會明確的相關標準是:規模上須為中小企業;地域上,位于發達地區,限于京、滬、津、浙、蘇、粵六省市;同時界定了企業類型須為高科技企業、“三農”企業或具有自主創新能力的企業。
“從以往的實踐經驗來看,債券發行人從細分領域挑選龍頭企業的可能性較大。”汪杰表示,優質企業是試點成功的重要條件之一。
此外,消息人士指出,按照監管部門此前的設想,高收益債將采取私募,即定向發行的方式。
“從國際慣例看,高收益債都是私募發行、詢價確定價格,沒有采取公募發行、招標確定價格的。”劉威說。
高收益債的尷尬
雖然尚未出生,高收益債已然面臨各種尷尬。
“首先就是監管的問題,到底是由證監會來監管,還是仿效央行將權力下放交易商協會的做法,由證券業協會來牽頭監管,還存在爭議。”上述大型券商固定收益業務部總經理告訴本報記者,從市場化的角度來看,協會的自律監管比證監會的監管肯定要更為寬松,“但是實際情況要復雜得多,交易所債券市場作為非主流的債券市場,監管層的大力扶持又不可或缺。”
“無論從信用風險還是收益預期來看,我們推的高收益債跟國際公認
的高收益債還有一定區別。”3月5日,一位債券業人士告訴本報記者。
消息人士透露,從發行人的評級角度來看,證監會擬定的標準是,BBB至AA-的企業(含上市公司)。
而在國際市場上,高收益債是信用等級低于投資級別的債券,又被稱為“垃圾”債券或“投機級”債券。根據國際三大評級機構對債券的信用等級劃分,一般將低于BBB(Baa穆迪)債券定義為高收益債。
如果以這個標準來看,中國版高收益債仍屬于投資級債券,而非標準意義上的投機級債券。
“中國債券市場較為特殊,信用重心偏高,BB級以下的債券就十分罕見了,不能簡單類比國際標準。”劉威說。而從收益預期看,證監會推的高收益債似乎也離機構人士的預期較遠。
據鵬元資信評估有限公司副總裁周沅帆預測,高收益債收益率會在10%左右,而目前市場上交易的企業債收益率主要集中在5%-7%。
“據我測算,高收益債的收益率應該在8.5%到10%。”汪杰表示,對于平均毛利率20%左右的中小企業來說,“發債融資還要考慮承銷費用和評級費用,與通過信托融資的13%到14%的成本相比,10%差不多是上限了。”
而在機構投資者眼中,這一收益率并不算高。
“現在真正融資難的中小企業,能借到錢每個月兩到三分的利息都很正常,高收益債的收益率如果不到兩位數,很難對投資者產生吸引力。”3月5日,某大型券商資產管理部老總對本報記者表示。
券業態度曖昧
“2月上旬,中信建投一款投資高息債的集合理財產品已經上報到證監會。”3月5日,上述大型券商資產管理部總經理告訴本報記者,“我們現在還處于研究階段,并不著急。”
在上述券商人士看來,如今券商資產管理行業面臨前所未有的寬松政策環境,中信建投的產品獲得證監會批準問題不大。“問題在于,這件事到底有多大賺頭。”
這也是一位大型券商固定收益部總經理所關心的問題。
“高收益債的市場是否可持續健康發展?券商做這件事的盈利模式何在?”上述大型券商固定收益業務部總經理對本報記者表示,在這些問題沒有看清楚之前,并不急于爭奪這項業務。
“現在是經濟下行周期,信用利差在擴大,這時候去做一個低信用的產品,實際上跟經濟周期是不大匹配的,客觀地說,現在只是監管層有熱情來推動這件事,我們只能去配合。”上述券商人士坦承,從業界的角度來看,現在并不是推出高收益債的最好時機。
“從長遠看,高收益債可能的兩種走向就是,券商如果不跟銀行深度合作,銀行資金不進來,這個市場做不大;一旦銀行資金進來,作為最大買家,他就會掌握定價權,基金肯定是沒有定價權的,而銀行掌握定價權和話語權,券商就可能成為一個單純的通道,對于券商來說,高收益債就會成為一個雞肋業務。”上述券業人士坦承。
高收益債瓶頸
除了自身的尷尬定位以及業界的曖昧態度之外,高收益債未來還將面臨多方面的瓶頸。
“中國的主流機構投資者都是保守型的,沒有成熟的機構投資者,這是高收益債發展的首要瓶頸。”上述券商固定收益部總經理對本報記者表示。
推薦閱讀
1月4日,禮籃一個。1月17日,食品兩盒。1月19日,植物兩盆。 上述清單摘自香港行政長官1月獲贈公務禮品名冊,香港行政長官在該月一共申報19筆禮品,禮品主要包括花籃、紀念幣、食品、植物、擺設。上述禮品全部交由政>>>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中國式”高收益債尷尬待產
地址:http://m.sdlzkt.com/a/kandian/20120306/371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