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化和新奧能源并購中國燃氣一案,目前已進入反壟斷審查階段。
“這是必經的一步,三個月前我們在提出收購要約時已經指明這一點。”3月8日,接近收購財團的人士對記者表示。
3月7日,在港交所收市后,中國石化(00386.HK)、新奧能源(02688.HK)、中國燃氣(00384.HK)共同發布公告稱,新奧能源和中國石化已提交所需批準的申請或通知,目前仍待中國國家安全審查及發改委、國資委及商務部的批準;此外,要約人(指新奧能源和中國石化)接獲商務部通知,反壟斷的審查工作已展開。
公告稱,就新奧能源而言,需要得到有關中國國家安全審查批準;就中國石化而言,需要得到發改委及國資委的批準或備案;就雙方要約人而言,需要商務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批準,而商務部根據《反壟斷法》的審查工作已經開始。
“此次與中石化合作,我們對于審批的通過很有信心。”新奧能源財務總監鄭則鍔此前表示,“而天然氣分銷領域,每個城市都有獨家經營權,新奧能源項目近100多個,中國燃氣150個左右,雙方服務的人口都約500多萬,通過審批的問題也不大。”
“新奧能源和中國燃氣2011年供氣量的合加,僅僅可與港華燃氣分庭抗禮。”一位燃氣企業高管認為,國內城市燃氣市場較為分散,除了港華燃氣、中華燃氣、新奧能源、中國燃氣、華潤燃氣、昆侖燃氣等企業所把控外,另有眾多地方小企業,“國內目前市場份額最大的是港華燃氣,但也僅僅是占據了全國市場的1/6左右”。
記者掌握材料也顯示,港華燃氣2011年供氣量超過100億立方米,新奧能源預計2011年天然氣銷量約為50億立方米,中國燃氣2010/2011財年的供氣量則為44.52億立方米。
在上述高管看來,天然氣定價均由國家及地方兩級職能部門決定,“上游天然氣氣源價格由國家發改委確定,燃氣公司賣給客戶的氣價定價權又在所在城市的物價部門手中”,使得企業難以實現壟斷。
作為狙擊財團并購的兩大主力,韓國SK與富地石油在三個月內均先后出手增持超過20次。截至目前,富地共斥資6億元增持,持股比例至14.01%;韓國SK則在2月28日后再無出手,累計出資8.9億元增持至10.84%。
另一方面,新奧能源于2月底決定將發出收購中國燃氣通函的時間押后至3月31日。
上述高管認為,由于新奧能源押后,加之召開股東大會仍需時間,前后所需準備超過一個月,“韓國SK和富地石油仍需要儲備相當的銀彈,才能維持目前較高的股價”。
作為支持并購的另一方,中國燃氣股東之一的海峽金融低調對記者表示,“如今事態已進入關鍵期,不愿意發表評論。”
2011年12月13日,新奧能源和中國石化共同宣布,以每股3.5港元共計167億港元的代價,收購中國燃氣已發行所有股份,新奧能源承擔收購費用的55%,中石化承擔45%。
推薦閱讀
當天然氣新定價機制在廣東、廣西實施雙滿月時,業界卻不得不直面一個現實:在天然氣市場化潛力最大的廣東,目前中石油旗下西二線資源尚難到達當地最大的市場深圳,而過去這里的市場主導者中海油也未將勢力伸入廣州以>>>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中燃收購案:反壟斷審查不會是障礙
地址:http://m.sdlzkt.com/a/kandian/20120309/386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