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年后A股回暖,“陽光普照”了去年一蹶不振的券商資管產品。擺脫了去年八成虧損的陰霾,今年以來278只券商資管產品中,有238只實現正收益,占比86%。
然而,A股反彈的風格切換下,券商集合理財產品排名戲劇性的跌宕起伏,卻折射出行業內多家券商業績管理不穩定的特質。
中信“股債雙贏”從墊底到亞軍
今年以來,滬深300指數上漲了12.8%,令許多混合型和股票型券商集合理財產品嘗到甜頭。對比2011年和今年以來的兩份“成績單”,行情轉換后投資者看到了令人跌破眼鏡的一幕。
2011年券商資管產品排行榜顯示,招商證券管理的混合型產品“招商智遠穩健4號”以3.20%的收益率摘得2011年非限定性集合理財產品的桂冠;而中信證券旗下的“中信證券3號”全年下跌35.07%排名墊底,有“股債雙贏”稱號的它成為現實中的“股債雙熊”。
不過,今年以來的收益率排名卻顯示,上述兩者之間出現了角色互換。
去年收益率排名墊底的“中信證券3號”,今年以來的回報率躍升所有資管產品的第二名,為13.98%,僅次于中銀國際管理的中國紅1號。而從去年四季度起就果斷空倉以規避系統性風險的“招商智遠穩健4號”,則未能分享到這輪反彈的喜悅,在209只混合型產品中滑落至164位,今年以來的回報率僅為0.77%。
此外,實現驚天大逆轉的還有:去年收益率排名倒數第十位的東海證券管理的“東風5號”和“東風6號”由虧損超30%的回報率,今年以來一舉躍升至混合型產品的第34位和42位,進入前20%行列。而因豪賭重慶啤酒而引人關注的“東北證券融通一期”也由去年的虧損三成,進入今年以來的同類前五,回報率為12.09%。
《第一財經日報》梳理發現,上述產品的業績排名能夠迅速上位,多有倉位高企的緣故。以“中信證券3號”為例,去年第三季度末,其股票倉位為76.77%、債券倉位為22.55%;去年年末,中信證券3號在年底時的股票倉位已增加至81.58%,重倉持有一些化工、水泥地產等大盤股。不過,今年以來的化工、水泥行業整體漲幅與同期上證指數基本持平,并未體現出中信資管的選股精準。
角色互換折射出業績不穩定
股市風格切換中的角色互換,特別是那些熊市中墊底的產品排名在行情升溫后排名躍升,看似揚眉吐氣,而其業績的不穩定的確讓人擔憂。
“對于一家優秀的資管來說,應給投資者帶來持續穩定的收益。空倉或者滿倉,完全規避風險或者徹底無視風險,都是一種賭博,是對投資者的不負責任。”業內一位資深人士對記者表示,從海外基金管理情況來看,業績能夠多年保持在行業前20%的公司和產品非常罕見,也能夠反映真正的投資實力。
從業績穩定性來看,今年以來排名冠軍的“中銀國際中國紅1號”表現較為出色,其去年便躋身前20%的第一梯隊。而興業證券資管產品則整體表現優異,在去年整體收益率排名股票混合型基金第三名后,旗下產品今年以來業績依舊排在前列,玉麒麟2號、玉麒麟1號、金麒麟2號和今年新成立的消費升級分列混合型產品的第3、4、6、13位,所有混合型產品也都處于20%的領先梯隊。
另有資管產品銷售人士向記者反映,市場的風格切換也沒能阻擋投資者的贖回熱情,即使是業績尚佳的產品。
截止到2月末,今年以來已有4只券商集合理財產品因為連續20個工作日規模低于1億元人民幣而提前終止,其中,長江超越理財寶2號在2011年非限定性券商集合理財產品(成立一年以上)收益中排名第三。
對此,有資管人士表示,投資產品低于凈值時寧可捂著,一旦回到凈值就急于贖回,成為多數投資者的行為方式。
推薦閱讀
2004年以來逐步走向鼎盛的陽光私募,卻在2011年末遭遇清盤潮襲擊,部分陽光私募基金兼職或者轉行PE業。而2012年開年以來的反彈行情,能否改變陽光私募基金經理們悲觀的看法,并以此為契機醞釀新一輪發行高潮呢? 從《>>>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kandian/20120312/394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