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在國務院國資委主任王勇的帶領下,108家央企群聚廣西。當日,29家中央企業與廣西各地及企業簽約投資合作項目35個,總投資規模達1135 億元。
廣西自治區黨委書記郭聲琨將此舉視為“廣西與國家部委、與央企合作開啟了新的征程。”
此前,央企與廣西方面已有較大規模合作。據廣西國資委提供的材料,截至2011年底,已有42家央企與廣西開展合作,合作項目165個,總投資2623億元,在談項目45個,合同投資額2000多億元。
3月28日,廣西自治區一位政府人士對記者表示,此次來廣西的央企數目為歷史上最多,不過,在新的形勢之下,廣西希望此輪與央企的合作,不僅僅扮演資源開采地的角色。
央企西進
此次聯袂考察廣西的108家央企,多有世界500強企業。其中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南方電網、大唐集團,中國鋁業、華潤集團的主要負責人均有出席。
在央企與廣西的項目對接簽約儀式上,國資委主任王勇要求,各中央企業 “充分利用廣西的各種優勢條件,積極融入廣西發展大格局、帶動廣西經濟轉型升級、促進廣西各類企業共同發展”。
針對此次“央企廣西行”的活動,廣西方面推出了涉及交通能源、機械、汽車、有色金屬、石化、新能源、新材料、生物農業以及現代服務業、旅游文化產業等126個合作盤子菜單,項目總投資額超過2800億元。
記者所獲得的《廣西與央企簽約項目一覽表》顯示,所簽約項目涉及船舶制造、港口碼頭建設、煤儲基地、軌道交通、電力開發、石化、紙業、農牧、商貿等。
與此同時,除卻35個簽約項目之外,廣西方面還與國資委簽署戰略合作備忘錄,并與9家中央企業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廣西自治區主席馬飚表示,廣西作為邊疆地區,歷史上常期處于戰備和戰爭狀態,國家三線布局的重大項目很少,“許多央企都是改革開放以后
才來到廣西,所以相對于國內許多省份,駐桂央企無論是在數量上,還是在投資規模上都有一定差距”。
他認為,這次央企配合西部大開發踴躍入桂,有望彌補這一塊短板。
“廣西身為資源大省,本身民營經濟薄弱,以短時間實現騰飛,其中最重要的杠桿是借助央企。”前述自治政府人士表示,目前廣西培育的食品、汽車、冶金、石化、機械5個千億元產業,后4個即以央企和國有企業為主。
近年來,央企對廣西經濟貢獻巨大。統計顯示,2011年廣西GDP為1.171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2.3%。此中,廣西央企增加值達到1394.80億元,對廣西GDP貢獻率達到17.1%,拉動廣西GDP增長2.1個百分點。
以產業為例,東風汽車公司與柳州汽車有限公司合作,建成了全國最大的微型車生產基地;華潤集團在廣西建立了7個水泥生產基地,由此成為華南三大水泥供應商之一;中石油欽州千萬噸煉油項目為中石油在華南惟一的煉化基地、中廣核防城港核電站項目是西部地區首個核電站。
廣西國資委一位官員表示,目前廣西面臨西部大開發、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廣西北部灣經濟區開發等諸多歷史機遇疊加,故此更需央企助力。
同時,新形勢下對待央企需有新思維。廣西國資委官員稱,“不能讓廣西僅成為資源的開采地,也要同時照顧到地方產業升級及地方稅收需要。”
“我們希望央企將深加工基地及子公司的注冊地更多放在廣西”,但他也承認,“這需要時間”。
事實上,在目前廣西將資源項目盤出與央企的合作上,已有不同思路。以廣西有色集團為例,該公司與中鋁成立合資公司,將廣西稀土的整合權交由中鋁;在鎢和鈦礦方面,則與中國有色成立合資公司,由后者主導。
廣西的意圖是,同時引入多家央企,進入不同資源領域,既可以引入廣西急缺的資金、技術和管理經驗,同時亦能平衡各央企在廣西有色的力量,避免一家獨大。
上述國資委官員表示,廣西方面希望通過引進央企,雙方通過互派干部掛職交流、簽訂人才培養和技術合作協議,由此完成廣西的技術和人才梯隊儲備。
推薦閱讀
3月26日,上海召開政府常務會議,市長韓正聽取了市級部門財政信息公開工作的匯報。 2009年10月,上海市財政局曾因拒絕向公民申請者公開市級部門預算,引起輿論熱議。而近年來,上海正不斷加大財政信息公開的步伐。 據>>>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國資西進 108家央企踴躍入桂
地址:http://m.sdlzkt.com/a/kandian/20120329/459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