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工場COO陶寧(騰訊科技攝)
騰訊科技訊(雷建平)4月7日消息,創新工場COO陶寧今日接受騰訊科技時表示,創新工場在成立兩年多時間將第三次搬家,此次搬家地點是鼎好,辦公面積將從原來的1千多平米擴張到7千多平米。此外,創新工場上海分部也將于下半年正式成立。
盡管創新工場在去年已獲得新的募資,并已進入早期領域,不過,創新工場仍是以孵化器為主的投資機構。陶寧介紹說,創新工場有三分之一的員工是投資團隊,三分之二是孵化團隊。
創新工場的孵化團隊聯合財務部、法務部、技術部、市場部幫助創業者把除開發和產品之外的事全部包下來,讓創業者在初期6到9個月內專心做產品。創新工場成立兩年半來,投資企業達40多家,目前已有十幾家企業做完A輪融資。
自2011年下半年以來,國內電商等行業形勢突變,很多人認為目前并非創業好時機,對于這一觀點,陶寧并不認同。她認為,2012年創業熱潮更高,2011年上半年過熱,下半年回歸理性,這不是壞事情。
不過,與此前創業相比,現在的創業者面臨的并非是國內的競爭,而是一個國際競爭。陶寧表示,這樣的競爭需要更多更優秀的人才,更需要精英創業。創新工場要做的就是盡自己的力量,把中國互聯網早期創業,無論從資本、人員還是政策層面上營造相對良好的環境。
右邊為創新工場COO陶寧(騰訊科技攝)
以下是專訪創新工場COO陶寧實錄:
騰訊科技:創新工場成立以來已經投資了40多個企業,在中關村附近形成了一個創業浪潮,你們投資了這么多企業,能否先介紹投資這些企業的情況?
陶寧:創新工場成立到現在已有兩年半時間,我們致力于互聯網投資,移動互聯網、電子商務、云計算,還有B2B和B2C應用。我們一共投資了40多家企業。最長投資企業也只有兩年多時間,我們所投資企業還是早期發展過程中。從目前看,這些企業中已有十幾家企業做完A輪的融資。
騰訊科技:聽說你們不久就要搬到鼎好,相比鼎好這次面積相對于原有面積有多大擴張?為什么有這樣一個動作改變?
陶寧:我們已經搬了幾次家,第一次在清華科技園創業,那個時候600平米,第二次搬到第三級,1千多平米,5月份搬家到鼎好,7千多平米,之所以有這樣一個變化,取決于兩個原因,第一個創新工場作為創新企業,我們不停摸索我們做什么?做多大,這種商業模式是否適合中國創業環境。
通過這兩年多摸索,搬家至少證明我們業務在擴大。第二點,我覺得中國互聯網創業,應該是越來越好,或者越來越多。回頭看,09年還有2010年無論創業人數,創業質量,和題材及早期投資人也好,機構也好,比起今天都是不可同日而語。隨著創業者增多,我們可以孵化,可以投資項目也會越來越多,因此我們肯定需要一個更大的地方跟著創業者一起成長。
騰訊科技:創新工場服務人員加上孵化項目,大概已有超過2千人,你們從幾個人一直慢慢擴大到這么大規模。你們本身在創新工場負責運營,怎么很好管理好這么龐大的隊伍?
陶寧:我們講清楚幾個事情,第一個創業初期創新工場只有4個人,開復和其他三個創始人,今天創新工場本身有40多個員工,全職員工。說到2千數字,指我們40多家所投資的企業,全部員工有2千多人,我們創業企業將近2千人,分屬于40多家企業。
創新工場和企業是小股東和投資人與企業的關系。我們跟投資企業關系,大概分兩階段,第一階段是大部分我們投資企業會選擇早期入主創新工場,在創新工場里面呆6到9個月,希望到了鼎好能呆到12個月,因為原來面積小了,很多時候6個月不得不讓大家搬家了。
其中三分之一是我們投資團隊,汪華領導。三分之二是孵化團隊,或者服務團隊,他們功能會向我們招聘部門,幫助創業團隊把第一批人才聚集起來,由我們財務部門,還有法物部門,技術部門,市場部門幫助這個企業在初期的時候,幾乎把他除了開發和產品之外的事情,能夠都包下來。讓創業者在初期6到9月專心做產品開發和市場推廣。
小企業勝利因素之一就是速度,速度也有一個專心的問題。作為一個創業者,不僅關心產品和隊伍,還有工商稅務的事情,很多創始人經常跟我們說,初期到后期一半時間被所謂雜事包圍。這個影響他們成功的幾率。
所以創新工場希望在中國摸索規律來,讓早期創業者把這些雜事稍微縮短時間,同時找到創新團隊能夠發展,這是我們服務團隊只能所在。到底中國創業者和是互聯網創業者早期需要什么功能,這需要我們創新工場不停優化,不停改進。真正給創新工場提供到位,同時不能過渡的服務。
另一方面工作,當我們團隊已經從創新工場畢業出去,他們得到初步的成功,有了初步市場份額和口碑。那么實際已經搬離了我們孵化基地,有了獨立辦公室,有他們后勤財務當時已經到位了,這樣一個小企業,對于創新工場我們還會接著做他高端人才招聘,它的市場推廣活動,它的員工培訓,和創始人財務人事法律等等一些咨詢也好,互相交流也好,我們服務應該說兩部分。
推薦閱讀 騰訊科技訊 4月7日消息,今天上午,幫5買市場營銷VB王薇在2012年中國互聯網站長年會上表示,電商發展的趨勢在座的各位對這些數字應該都不大陌生,無論從國家政府部門提供的預估以及整個政策上的導向來講,我們對電子>>>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kandian/20120407/489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