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最近可能有些煩。一面是3Q訴訟戰,一面是網易指責抄襲,而它推的企業IM也遭遇非議。
上周,上海企業級IM軟件服務商艾睦做了番出位動作:在報紙上刊登半版廣告,不點名地要騰訊道歉,并將信快遞給了馬化騰。
糾紛緣于一個月前騰訊大推企業QQ。艾睦說,騰訊對其進行了“劫持”關鍵詞、發動水軍污蔑等不正當競爭,屢次溝通無果后,它只好公開喊話,后續可能啟動法律程序。騰訊否認指責,表示之前未關注到艾睦。
或許它真沒在意過這家小公司。盡管艾睦最先在本土提出了“可管理”云端企業IM概念。
騰訊即時通信產品部企業產品中心一位人士說,雙方產品原理并無本質不同。不過,他也提到,企業QQ能與擁有7億用戶的QQ直接關聯。
這決定了企業QQ基因。實際上,騰訊企業IM應用布局已久。騰訊通RTX已經營多年,不過需要企業內部署服務器,且只能在企業內網溝通,無法與外部自由通聯。騰訊此前曾透露已有500萬人用戶,但要把用戶連通,它需要新理念。
企業QQ出現。騰訊最早將它作為企業客服功能的增強產品,方便面向個人用戶的企業繞過普通QQ需要的認證、服務人數上限較低等麻煩。
但很快,他們今年推出企業QQ辦公版,就把這款產品延伸為企業內外交流管理的工具,并定位為收費服務產品。
這款產品由企業為其員工開通,并可管理其賬號,按每一賬號100元/年收取服務費。
騰訊透露的數據稱,企業QQ目前已有5萬家企業用戶,過去一年中獲得了約1億元營收。
騰訊表達的未來思路是將借企業QQ搭建平臺,引入管理軟件商,向企業提供全面服務。目前看來,RTX騰訊通針對有獨立部署能力的大中型企業較多,而企業QQ則較多面向C端用戶的企業,其中中小企業不少。
騰訊CTO熊明華說,第一個十年,騰訊的營收主要來源于個人市場。隨著騰訊平臺的個人活躍用戶數進入穩定期,以企業QQ為代表的企業級產品將是騰訊下一個十年業務發展的新高地。
不過他依然強調,騰訊整體的業務重心仍將始終圍繞C端用戶服務。
循著這一邏輯,企業QQ與QQ之間看起來像是阿里旺旺與其賣家版的關系。騰訊切入企業軟件市場,并非簡單志在于此,所圖看似更在電商領域,將其龐大的個人用戶資源引入商務化市場。
一位行業觀察者說,近兩年來,互聯網內娛樂流量向商業流量轉化態勢已非常明顯,騰訊顯然打算甩掉娛樂屬性過重的束縛。如果企業QQ推廣順利,達到一定規模后,騰訊很容易便能將其接入其各類B2C業務,搭建成更為便捷通暢的網上消費生態環境。
而IMO則完全著眼于B2B市場,它們也致力于企業內部電子化溝通、管理平臺,目前已推出了電子傳真、短信等增值服務,以作為其免費服務基礎上的增值商業模式。
如此看來,IMO與騰訊企業QQ是“異路同行”,有著相近的產品理念、提供了相近的企業服務,但其最終訴求卻并不相同。而此番糾紛,正是騰訊謀求快速趕路超車中,踩到了原本這一領域中先行者的腳上。
就此或許能理解,IMO從未說過騰訊抄襲它的產品,但指責它有不正當競爭行為。
實際上,這一領域近年來已有越來越多玩家進入,如網易、263EM等,IMO首席市場官張翀睿說,之前大家業務形態各異,也各有收費、免費不同的商業模式,但仍相安無事,希望騰訊也能與大家合作共同做大蛋糕。
調研機構AMT發布的《中小企業通信需求報告》預測,在未來3年,企業通信市場將持續高速增長,年均復合增長率將達到13.7%,2014年市場規模將增長到29億元人民幣。
不過,騰訊心中版圖估計可不止這么多。
推薦閱讀
洋總裁回流風,筆者認為,應該不脫短期的危機訴求。因為,多年來,跨國公司經歷了一場去魅化過程,累積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品牌光環,正快速褪去。 以往被掩蓋的涉及產品、戰略、組織以及商業倫理等問題,甚至種種不堪>>>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騰訊與艾睦的遭遇戰
地址:http://m.sdlzkt.com/a/kandian/20120419/524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