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全球知名企業最近都曝出裁員傳言。
今年4月,索尼計劃年內裁員約1萬人,占員工總數的6%。日本媒體5月16日報道,日本NEC公司計劃年內在全球裁員1萬人,作為中間的一環,NEC宣布將于7月開始募集自愿離職者。全球知名的惠普公司目前正在考慮將該公司的員工數量削減8%~10%,這意味著惠普的最低裁員人數將達到2.5萬人。還有日本松下,近期準備裁員1.7萬人。
裁員是公司救急的一種極端方式,而導致這些企業大規模裁員的直接原因當然是財務的巨虧。松下宣布,公司在上財年虧損達到7720億日元(約合94.18億美元)。這也創造了松下自1918年成立以來的最嚴重虧損。與競爭對手相比,惠普的員工人均營業利潤落后于IBM和蘋果等公司。據悉,IBM和蘋果的員工人均營業利潤均為4.9萬美元,而惠普員工人均營業利潤為3.5萬美元。
公司財務出現問題,除了換帥就是裁員,但換帥和裁員一定是企業救命的稻草嗎?看看雅虎,讓人感覺也不盡然。斯科特·湯普森在今年1月走馬上任,成為雅虎的第五位CEO。為了重拾雅虎的核心業務,他把第一刀切向了員工。今年4月,雅虎宣布裁員2000人,占公司員工總數的14%。這是過去4年來,雅虎的第六次裁員,也是雅虎18年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次裁員。雅虎表示,希望通過裁員打造一個更加輕巧、贏利能力更強、更加善于創新的全新雅虎。
雅虎的裁員沒有帶來想要的效果。在移動互聯網的激烈競爭中,雅虎在社交和搜索上的全面敗退,加上人員動蕩,這家公司的地位岌岌可危。裁員并不能給企業帶來起死回生的奇效,頂多只是給未來的收購者或投資者減輕了負擔。
雅虎的實例不禁讓人聯想,松下、惠普等企業通過裁員為企業節省利潤,這一招能否救活企業?裁員節省下來的資金應該投資利潤更豐厚的市場。摩根士丹利分析師卡蒂·胡伯蒂在新發表的研究報告中稱:“盡管我看到裁員是改善利潤的機會,但惠普重組之路可能會很漫長。可喜的是,惠普CEO梅格·惠特曼決定改善利潤,管理層已采取大量措施,合并打印與PC業務。惠普通過重組已提高每位員工營業利潤水平,但節省下來的錢需要投資到軟件和服務領域。預計其投資回報將于2013財年或2014財年見效。”
讓中國的職場人慶幸的是,當眾多知名企業在國際市場上裁員時,卻選擇了在中國市場上做加法。NEC公司在闊別中國市場6年后,今年3月宣布重返中國消費電子市場。NEC中國總裁助理戴志堅稱,此次重返中國市場,主要是看中中國3G市場的潛力。惠特曼近期在中國舉行的會議上也承認裁員并不涉及中國,而且惠普要在中國加大投資。顯然,與裁員相比,開拓更廣闊的市場更重要。
那么,中國市場會是這些企業的救命稻草嗎?
推薦閱讀
蘋果在香港法院成功排除唯冠先前提出的部分關于iPad商標權的證據。對比蘋果退路相對較為靈活,深圳唯冠方面則沒有太多騰挪的余地,因此法律界人士普遍認為,在談判中給出合情合理的價格,也許是雙方雙贏的選擇。 【I>>>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評論:換帥和裁員是IT企業的救命稻草嗎?
地址:http://m.sdlzkt.com/a/xie/20111230/1531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