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聯想手機電池爆炸事件引發了社會的廣泛關注,近日查明事故原因是雜牌電池所致。近兩年來,手機電池爆炸事件屢見不鮮,一不小心手機就可能成為身邊的“炸彈”。專家表示,除了使用者操作不當外,此類“悲劇”不斷上演的主要原因是手機電池行業缺乏必要的規范。
手機變“炸彈”事件頻發
一部4月初新買的手機,沒想到卻成了身邊的炸彈。據《法制晚報》報道,4月19日晚,一部手機發生爆炸,致一名年輕女孩腿部和手部燒傷。據了解,事故真相已查明,是該女孩另外購買的雜牌電池超長充電所致。
此前全國各地就有多起手機爆炸事件發生,且原因大多和手機電池有關。據金山電池醫生最近發布的《移動設備電池白皮書》顯示,2012年2月,佛山一名女子褲袋內的手機突然爆炸,手機分成3塊:后蓋右下側被融化成一團,電池膨脹變形到型號、生產商等一切文字信息都已不見,主機燒糊變形散發臭味。更早的有去年發生多起iPhone 4手機因電池問題爆炸事件。有專業人士稱,電池爆炸發生的根本原因是使用了偽劣產品。
一般引起手機電池爆炸的主要是電芯,電池電芯的正負兩極需要用一層隔熱膜包住,并且有輔助的保護電路來提高安全性。如電池設計不合理或者是生產廠家偷工減料,比如采用的隔熱膜耐熱性能不過關,或根本就沒有設置保護電路,電池在過度充放電或是受到外部高溫的影響,就容易發生短路,從而沖破外殼發生爆炸。雜牌手機電池生產商缺乏必要的監督和嚴格的生產流程,更易出現問題。
當然,這并不意味著只要購買原裝電池就不會發生爆炸。電池被過充或被置于低溫環境下充電,將致使正極反應的鋰離子數量多于負極材料能夠吸納的數量,導致正負極接觸發生短路,亦可引起爆炸。此外,電池處于過高的溫度,或者對其進行激烈的鈍擊以及擠壓,都會對電池造成損害,發生內部短路,嚴重的可能引起爆炸。
手機電池市場亂象叢生
手機電池爆炸事件不斷上演,給整個手機行業敲響了警鐘。廠家及消費者知識產權、法律保護意識相對淡薄,仿冒、造假、制假市場泛濫,相對適用的手機電池行業標準尚未出臺等一系列因素都是當前手機電池市場的真實寫照。
由于手機生產廠家生產的原裝手機電池一般價格較高,消費者圖便宜更傾向于雜牌電池,這就為質量低劣的低價電池打開了市場。目前市面上存在不少質量不過關的高仿電池,這些電池大多是由小作坊或沒有資質的小工廠生產,與原裝電池外觀極為相似,可所用的原材料卻是偽劣產品,所以這些高仿電池大多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
更有甚者,在強大需求面前,市場上甚至出現了一種“現場制作電池”的流動商販。據悉,現場制作電池目前頗有市場,產品大多數賣給了進城打工人員。提供電池設備的廠商表示,現在手機更新換代太快,導致后續市場上的電池無法供應,現場制做只要購買一臺微電腦、點焊機和一套電池芯,就能制作各種型號的電池。 上一頁1 2 下一頁
推薦閱讀
昔日霸主索尼的未來危在旦夕。新出任社長兼CEO的平井一夫表示“留給索尼的時間已經不多了”。對于索尼來說,如何放低姿態,如何整頓管理,如何開放思路,才是目前索尼公司真正需要解決的問題,因此索尼公司需要一個變>>>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xie/20111230/1534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