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是遭遇史上最大虧損的彩電王者, 一個是受行業利潤率日漸微薄困擾的代工巨頭。同時身處嚴冬,夏普和鴻海決定抱團取暖。
3月27日,素有“液晶之父”稱號的夏普在日本宣布,中國臺灣鴻海集團將以8.09億美元(約合52億元人民幣)收購公司10%的股份。“我們需要新的資金來改善經營基礎,也需要新的伙伴來幫助我們提升市場,而鴻海集團正是我們期待的、最好的合作伙伴。”夏普公司這樣解釋出售股份的原因。
在液晶電視逐漸取代顯像管電視的產業趨勢中,夏普憑借先進的液晶屏制造技術躍居為全球液晶彩電市場的冠軍。但隨著2008年金融危機的長久發酵、2011年日本大地震、海嘯、福島核污染危機等因素造成的國內外市場低迷,以及前期對液晶十代線的巨額投資造成嚴重經濟負擔,在內外因的雙重夾擊下,夏普在2008年失去液晶行業領頭羊地位后,在2011財年出現了公司1999年歷史上的最大虧損額——2900億日元(約合223億元人民幣)。
在海的這一邊,郭臺銘在近些年也感覺頗為不順。受跳樓、侵犯勞工權利以及代工低利潤等問題困擾,他的鴻海集團長期堅持的純代工模式日益受到質疑。苦尋轉型之道的郭臺銘曾經選擇渠道作為切入點,在2009年提出“萬馬奔騰”計劃,目標是在“未來三年,斥資100億新臺幣(約合21億元人民幣),在中國開10000家3C連鎖店”。但到了2012年,不到300家的門店數量遠低于預期,還有多家店面因虧損嚴重計劃關閉。
因此,業界普遍認為這一結盟對雙方都有好處。有分析師指出,“這次交易將使夏普在液晶技術開發中的優勢達到最大化,鴻海也可以受益于夏普先進的液晶面板技術。同時,還可使兩家公司在與韓國三星電子的競爭中更有底氣。”
此前有行業數據顯示,排名全球液晶面板第五的夏普聯手第三的鴻海后,市場占有率將提升至20%,緊逼排名第二的三星24%的市場份額。
各取所需
“液晶顯示時代,面板占據成本的60%以上。”基于這個比例,夏普憑借全球第一條6代和8代生產線,開啟了液晶彩電的輝煌時代,在2002至2007年之間夏普實現了利潤的9倍增長,成為液晶平板時代當之無愧的領導者。 上一頁1 234 下一頁
推薦閱讀
我們最積極的問題就是穩定,因為惠普經歷了一段動蕩的時期,所以我們知道這種變化對于我們的客戶、對于我們的合作伙伴還有員工都有很多的焦慮,所以從我上任以來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在短期和中期要讓穩定壓倒一切。>>>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鴻海集團8億美元入股夏普 郭臺銘用日本技術升級代工鏈
地址:http://m.sdlzkt.com/a/xie/20111230/1534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