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1日起,基層員工加薪16%~25%。”這個消息讓已在富士康深圳龍華園區工作2年的普工小林(化名)“喜憂參半”。因為根據富士康的公告,富士康承諾大幅加薪的同時,將逐步降低員工加班時數。“加班少了,收入肯定下降啦!老員工的底薪高于新員工,新員工的收入更為堪憂。”小林對記者說。
小林來自湖北襄樊,2010年經過同鄉的介紹來到深圳打工,“富士康就相當于深圳的一個家,只是沒有想到,一做就是2年。”那時候的富士康在小林看來,只要肯吃苦,愿意加班,就能比其他人掙得多。
小林仍對他的頭兩次加薪記憶猶深。
2010年6月的一個普通的晚上,剛剛到富士康不久的小林看到公司張貼的通告:“自2010年6月份起,深圳富士康普工底薪由之前的900元上調至1200元。”沒過幾天,集團再度宣布:“2010年10月1日起,經考核合格的普工,其底薪再度上調至2000元。”
這讓包括小林在內的很多基層員工興奮不已。為此,小林還專門給家里的父母打了個電話,但為了省錢,他并沒有和工友們一起出去慶祝。
不過,后一次加薪并不如想象中順利。
2010年10月23日午間,小林的組長組織員工談話,稱10月份的加薪作業實行考核。考核內容包括三項:二代身份證查驗;文化通識考試(筆試);績效考評。三項考核內容全部合格者方可加薪。其中的績效考核共分為優,甲、乙、丙、丁五項等級。前三類為合格者,給予加薪;后兩類為不合格者,不予加薪,但公司會給予補考的機會。
這讓小林“愁白了頭”,自己是中專畢業,畢業后就外出打工,學校的知識早已放下。為了掙加班費,平時根本沒有學習的時間。毫無疑問,他并沒有通過考核。
好在,很快集團又有了新的調資標準。算下來,自2011年起,富士康深圳廠區的員級員工每人的底薪平均將加到2150元/月和2070元/月。
雖然小林沒有通過10月的加薪考核,但是他12月的底薪已經漲到了2000元/月。“我們終于加薪成功了,壓在心頭一個多月的石頭終于落下來了。” 拿到工資的那天,小林在他的日記里寫下這句話。
在隨后的2011年,小林又獲得兩次加薪,工資漲到了2350元/月。而四次加薪過后,小林也迎來了他在富士康工作壓力最大的日子。
2011年5月,富士康iDSBG(創新數位系統事業群)人力資源處舉行了一場支援觀瀾說明會。富士康副總趙善平代表總裁郭臺銘講話,稱因iPhone產量很大,而公司又面臨人力不足的困境,郭總決定派一批“特遣隊”赴觀瀾園區支援生產,支援人員可享受免費住宿,既有的薪資等福利保持不變。
小林從龍華廠區“特遣”到了觀瀾廠區。
“宿舍是公共洗漱間和衛生間,整體又臟又亂的,受不了。”新宿舍留給小林的第一印象并不好。
但第一次來到新的工作車間,從沒有做過蘋果手機的小林還是興奮起來。作為新手,他邊學邊做,午后上班,他所在的生產線正式做了100多臺。
但工作一周后,小林漸漸發現,新廠區和原來的廠區差異很大。上班時間比大部分事業群提前1小時到7點,每天不到6點就要起床;上一天班連10分鐘的休息時間都沒有,上午3個多小時,下午4~6個多小時一直在工作。
更令小林在內的工友們苦惱的是,即使十一到了也沒有假期,公司要求必須要加班。"6休1’改為‘13休1’,兩周才會休一天。”
直到今年1月3日,這批支援的隊伍分批在觀瀾園區星河宿舍北大門集合,結束支援返回龍華。小林又重新做起平板電腦的生產。
第三方數據顯示,在制造型企業中,2011年整體薪酬增長率平均值為13.18%,僅次于金融、高科技、房地產及醫療行業。但在制造型企業中,47%的企業2011年漲幅最高的部門為生產部門基層員工,漲薪幅度平均值達到21.64%。
這幾年富士康頻繁加薪,是珠三角人力成本增長趨勢中的典型例子。“人力成本增長將對珠三角的勞動密集型造成直接的沖擊,可能產生以下兩種比較明顯的趨勢:一是利潤微薄的勞動密集型企業遷徙或倒閉;二是促進企業轉型升級的速度加快。而且,加薪也能在民工荒的背景下更好留住人才和維護政府關系。 ” 正略鈞策管理咨詢合伙人丘勇說。
推薦閱讀
當Excel把一長串數字識別為數值時,如果單元格寬度不夠,這串數字就會自動以“1.39E+10”這樣的科學計數格式顯示出來。要讓它顯示為正常的數字有兩種方法,第一是將該單元格所在的列拉寬。 文本數據是具有說明性、解>>>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富士康加薪并減少加班 新員工擔心收入下降
地址:http://m.sdlzkt.com/a/xie/20111230/1593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