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國美董事局主席任上,陳曉走了,張大中來了。
也只有張大中,才能讓各方接受——盡管業內普遍把張大中看作一個“過渡性人物”。
張大中入主國美的高分部分遮掩了鄒曉春、黃燕虹如愿入駐國美董事會的低聲調。
張大中在家電圈摸爬滾打多年,操盤家電連鎖企業有豐富的實戰經驗,對彌補鄒曉春、黃燕虹的“先天不足”,確實大有裨益。
陳曉離開,雖然標志“黃陳內戰”趨向塵埃落定,但不能說讓國美就此擺脫了困境。其實,國美至今仍處在危難時刻,再也經不起折騰了。如果沒有一個“威權人物”出來力挽狂瀾,國美的撥亂反正和重返輝煌之巔都將大打折扣——年報顯示,國美2010年利潤僅及蘇寧的1/2。
關注國美能否重返良性發展軌道,還有一個不能被遺忘的群體:國美的“供應商們”。供應商與國美是拴在同一根繩上的兩只蚱螞,雙方“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當然,渠道和供應商關系緊張,是眾所周知的秘密。而國美與供應商的緊張關系,被黃光裕發展到了極致——以霸道著稱的黃光裕說一不二,供應商只有服從的份,從而沒有討價還價的余地。2004年“空調一姐”董明珠與“賣場一哥”黃光裕之爭,就是這種廠商矛盾的集中爆發。分析人士認為,其他供應商沒有效仿格力與國美撕破臉皮,是因為自身實力不夠,作風不硬,只得忍氣吞聲,聽由擺布。
陳曉主政時,曾經對國美與供應鏈的緊張關系做過較大動作的改革——這也是出于國美在黃興裕出事后爭取供應鏈企業的合作和支持的需要,為國美度過難關立下了汗馬功勞。
這種“仁政”幫助陳曉獲得了供應商普遍好感。所以,當黃陳爆發“內戰”,供應商大多站在陳曉這一邊,有的明確表態,有的以實際行動表達支持。了現在國美現狀讓供應鏈企業憂心如焚。鄒曉春、黃燕虹入駐董事會,意味著國美重返“黃光裕路線”。這是其最不愿意看到的一種結果。雖然張大中在黃光裕和供應鏈之間有一定緩沖作用,但要根本上緩和廠商之間的矛盾,恐怕也不切實際——廠商之間的關系,隨著黃光裕事實上的重新掌權,正或重返緊張局面。
圈內都心知肚明,現在的國美實際上還是控制在黃光裕手里,張大中上任伊始就立馬恢復了“黃氏印記”的“跑馬圈地”擴張模式。圈內對黃氏“渠道霸權”早有不滿。某著名企業家曾把國美和蘇寧向筆者做過比較:國美“霸權”,蘇寧“和諧”,更愿意與蘇寧做生意。
黃氏“跑馬圈地”對國美成長是起過積極作用的,但業內人士認為,這種“跑馬圈地”對供應鏈企業來說,實際上是一種“掠奪式”擴張,是廠商緊張關系的“導火線”。
張大中會對國美與供應商關系做大刀闊斧的改革嗎?
這個問題現在很難回答。但是,完成這種改革,張大中需要跨過三道坎:鄒曉春和黃燕虹;鄒曉春和燕虹背后的黃光裕;張大中自己的年齡和心態。盡管貴為商業帝國國美的“當家人”,但張大中亦是處境尷尬:不改革,無法緩和與供應鏈的緊張關系;改革,容易觸犯黃光裕“雷區”,甚至淪為“陳曉第二”。
推薦閱讀
美國《圣荷塞信使報》網絡版上周日撰文稱,雖然蘋果希望在數字出版行業復制iPod的成功模式,但由于采取了封閉模式,因此不得不面臨許多挑戰。 導語:美國《圣荷塞信使報》網絡版上周日撰文稱,雖然蘋果希望在數字出版>>>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陳曉離職張大中接任 國美與供應鏈關系緊張
地址:http://m.sdlzkt.com/a/xie/20111230/1817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