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軍,華旗資訊集團總裁,因創立“愛國者”品牌而廣為大眾知曉,并由此成為有一定代表性的愛國主義特征明顯的企業家之一。
【事件背景】2月18日,華為聲明接受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要求,撤銷去年5月購買美國小型科技公司3Leaf Systems專利技術的交易。中國商務部2月21日就此表示“遺憾”,并希望美國有關方面摒棄成見,避免采取保護主義措施,以公平、公正、開放的態度正確對待來自中國和世界其他各國的投資。
華為美國再次受挫,引發中國企業家對于該事件后續發展關注,“中國高科技民營企業是否能夠在美國獲得公開和公正的商業待遇“,成為他們關注的焦點。
與此同時,涉及華為的另一事件,摩托羅拉正出售網絡業務部分給諾基亞西門子,而這一商業行為可能導致華為知識產權和利益被非法轉移,在美國法院初步裁定華為勝訴的前提下,諾基亞西門子仍然表示,預計將在第一季度完成該項收購。目前,中國商務部正在審核該項收購在華業務部分。
【精彩觀點】
1、 歐美等國對于中國企業的限制,恰恰說明中國企業在崛起。
2、 企業合資只有1+1=11才能穩定創造價值,而不是偶然性創造價值。
3、 民族和民族之間的競爭,或者靠武力,或者靠經濟;中國目前對“走出去”戰略不夠重視。
觀點和表述/華旗資訊集團總裁 馮軍
采訪和執筆/搜狐IT記者 李志宇
和馮軍的電話連線時間,是25日凌晨2點,因為正隨中國政府官員訪問臺灣,所以他在“民營高科技企業如何走出去”這一問題上,有更多感觸。
在馮軍看來,歐美等國對于中國企業的限制,恰恰說明中國企業在崛起,而別人對中國企業的崛起,反感與警惕很正常,“中國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國,稍微成長別人就有壓力。人均GDP追上日本十分之一,就是全世界第二經濟大國了,人均GDP追上美國的四分之一,中國將成為第一大國。這種趨勢,不是包括美國在內的哪個國家能攔得住的。”
談及國內企業的海外發展,特別是民營高科技企業的海外發展,馮軍認為,可以考慮與外國企業合資的方式,而不是直接并購。“合資,或者部分購買,是比較好的方式,能對方有安全感,總覺得可以控制。全部收購會讓人害怕。要別人成為你的奴隸,誰也不愿意。”馮軍談到。對于高科技類型合資公司如何確定出資比例,馮軍認為應該交給市場來決定。
但即便如此,當華為提出購買部分3leaf Systems資產并吸納該公司15名員工,而并非全面收購該公司,交易額僅為200萬美元的正常貿易交易,仍然遭到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CIFUS)的拒絕。
馮軍認為,目前我國政府對于“走出去”戰略重視不夠,導致最終對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的海外發展關注和支持力度不夠。他認為應加速“走出去”戰略,尤其是通過在海外建立大量“孵化器”機構,抱團出海成為最佳選擇。
國內市場競爭激烈,企業一定要學會兩條腿走路。現在中國制造的價格已經非常低廉了,而海外高端市場對價格并不敏感,不是每個消費者都會買最便宜的東西。國內企業需要走向海外占領高端市場,可以通過代理商方式進入海外市場,但代理商不負責品牌建設。根本辦法只有1+1=11才能穩定創造價值,而不是偶然性創造價值。
大量中國企業走不出去,國內競爭激烈,走出去能減緩國內矛盾,一致對外,所有發達國家都這么起來的。民族和民族之間的競爭,或者靠武力,或者靠經濟。目的都是讓自己的民族生生不息,不想被別的民族滅掉。弱肉強食是沒辦法的事。中國企業過去沒有走出去的資格,現在走出去成為必要了。
“中國只占全世界7%的GDP,還有93%的市場,這么大市場,靠遙控多難受啊。只有國家通過開設海外孵化器,合法幫助中國企業以國內為根據地走出去。如果孵化中心資源有限,可以按納稅額排序,誰多誰光榮。對社會有益,創造價值。”馮軍說道。
進入論壇>>推薦閱讀
2005年進入中國市場時百思買打出的旗號是“打破中國電器連鎖行業潛規則”,然而,這家零售巨頭卻并沒有做到這一點,其提出的“買斷經營模式”和“現款現貨模式”,在實際的運營中并沒有得到落實。 精彩推薦 百思買既>>>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xie/20111230/185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