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戴爾、摩托羅拉和蘋果三家公司對液晶面板制造商發起集體訴訟,美國司法部、歐盟貿易委員會、日本和韓國的公平貿易委員會隨即對韓國三星電子(以下簡稱三星)、LG、日本夏普、NEC以及中國臺灣的四家面板制造商展開了涉嫌壟斷并操縱面板價格的反壟斷調查。
四年后,這一事件引發的蝴蝶效應開始顯現,對液晶面板十大制造企業的天價罰單不斷祭出,面板市場巨頭因此陷入了訴訟風暴。在風暴的漩渦中,液晶面板市場的格局也出現了微妙的變化。
天價罰單再度來襲
2008年,LG、夏普、中華映管三家公司因涉嫌價格壟斷在美國遭遇5.85億美元罰款。根據美國司法部門的處罰決定,LG顯示器須繳納4億美元的罰款,夏普和中華映管則分別被罰款1.2億美元和6500萬美元。當時就有業內人士預測,這一事件僅僅是拉開了訴訟風暴的序幕,果然今年預測兌現。
今年4月,美國舊金山法院的最新裁定宣告,除戴爾、摩托羅拉和蘋果外,全球范圍內的受害方均可以對涉嫌價格壟斷的液晶面板制造企業進行起訴。這一裁定,徹底將液晶面板制造巨頭推向了風暴的漩渦。在此后的8個月中,業內不斷傳來液晶面板制造商被起訴以及相關企業高管涉案的消息。近日,歐盟也開始對多家液晶面板制造商重拳出擊。
12月9日,歐盟公平競爭委員會裁定,韓國LG以及中國臺灣的四家制造公司,因2001年至2006年之間實施的價格操縱行為,合計被處以6.49億歐元(約合8.63億美元)罰款。但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次中國臺灣的企業幾乎全面受創。奇美電子被歐盟罰款3億歐元,友達光電、中華映管和瀚宇彩晶則分別被處以1.168億歐元、900萬歐元和810萬歐元的罰款。面對歐盟的天價罰單,目前友達光電等臺系企業均在積極抗辯。
事發后,中國臺灣面板產業分析師普遍認為,和日韓同行相比,中國臺灣面板業利潤微薄,歐盟的天價罰單對我國臺灣面板廠商而言太過沉重。
中國臺灣電子產業研究機構DIGITIMES Research 資深分析師黃銘章則指出,外界或許高估了面板業的獲利能力。中國臺灣面板業近10年來的平均獲利率其實并不高,友達光電只有約7%、奇美電子才5%,而瀚宇彩晶和中華映管更是只能保平甚至小虧。在他看來,歐盟如果以壟斷面板價格裁罰,以中國臺灣面板業近10年平均獲利率來看,“罰的錢恐怕比業者一年賺的還要多”。
另有業內的產業分析師也表示,美國司法機關與歐盟的連續重罰,已經掀起了討伐面板制造企業的巨大風暴。即使是存在價格壟斷的問題,連續的重罰對如今經營已面臨巨大壓力的面板業,也是不盡公平的。 上一頁1 23 下一頁進入論壇>>
推薦閱讀
三星表示,這種新的MLC固態硬盤的隨機讀取指令處理速度高達43000IOPS,寫入方面也有11000IOPS,相比于區區350IOPS的15000轉企業級機械硬盤讀寫速度分別高出120倍、30倍之多,同時性能功耗比也有后者的150倍,換句話說>>>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xie/20111230/1905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