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月26日消息,據(jù)金融時報報道,中國科研發(fā)展在過去30年中經歷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長,并且沒有放緩跡象。
湯森路透的研究評估主任Jonathan Adams說目前中國的科技產量僅排在美國之后,如果繼續(xù)這樣發(fā)展下去,到2020年中國會超越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科技生產國。
湯森路透是在分析了過去30年中四大新興市場國家(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的表現(xiàn)后做出這些評論的。自1981年以來,中國的同行審閱論文數(shù)量增長64倍,遠超其他上述國家。化學和材料學方面的增長尤為突出。
中國進步神速
“中國遠遠領先群雄,”英國皇家學會科學政策主任James Wilsdon表示:“中國的科技發(fā)展遠超過四五年前人們估計的水平,而印度則沒有如預期那樣快步前進。”
盡管中國的科技論文質量良莠不齊,但在國際合作性方面有所加強。9%的論文有至少一位來自美國的共同作者。
巴西也在科研,特別是農業(yè)、環(huán)境和生命科學方面付出巨大努力。1981年巴西的論文數(shù)量僅為印度的七分之一,到2008年,巴西的這一數(shù)字已和印度基本持平。巴西在生物燃料研究方面具有世界先進水平。
與其他國家相反的是,作為曾經的超級科技大國,由于蘇聯(lián)解體之后科研經費銳減,俄羅斯已被甩在了后面,2008年論文數(shù)量少于巴西和印度。
中印對比 勝在制度
據(jù)James Wilsdon分析,三個主要因素驅動了中國科技發(fā)展。一是政府對教育體系的各個階段的巨額資金投入,二是從基礎科學到商科應用的知識遷移,三是靈活而行之有效的人才吸引手段,中國允許僑居北美和歐洲的中青年科學家部分時間回國工作,部分時間留在歐美工作。
Jonathan Adams表示,“中國論文良莠不齊,不過正在進步,并且他們有很好的獎勵機制,未來會有質量上的提升。”
印度同樣有大量僑居國外的高科技人才打算回國,不過相比科研而言他們更傾向進入商業(yè)領域。“印度在高科技產業(yè)與本土基礎研究的銜接方面做得不夠好,”Wilsdon說,“即使是印度最高水平的印度理工學院(IIT),也很難吸引到頂尖教授。”
其中的表現(xiàn)之一就是印度孟買的印度理工學院在時代版亞洲大學排行榜上名列第30位,中國大陸和香港共有10所高校高于這一排名。
進入論壇>>聲明:IT商業(yè)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任何生命的逝去都容易引發(fā)人們的同情和憂傷,更何況是年輕的生命呢!對于僅19歲的富士康員工馬向前的死亡,筆者也表示遺憾,愿他的在天之靈安息!然而,遺憾歸遺憾,俗話說,兼聽則明,偏聽則暗,盡管他姐姐在網貼里>>>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外媒稱中國科學研究2020年將超越美國
地址:http://m.sdlzkt.com/a/xie/20111230/1949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