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消息,在華東地區技術發燒友和DIY高手們聚集的酷睿英雄會上,英特爾相關人士告訴網易科技,未來DIY市場將由價格驅動轉為應用驅動。而在營銷全面轉向市場需求的同時,英特爾仍將繼續技術創新的步伐。
DIY市場的應用驅動
上海的酷睿英雄會,是全國輪回的最后一站,此前英特爾已經在北京、南寧和成都三地召集了各路愛好技術的英雄們。
英雄會上,英特爾重點推出三款處理器,包括主打游戲的四核Q8200,主打高清的雙核E7400和主打上網的雙核E5300,這三款處理器被統一稱為“三劍俠”。
從對活動及處理器名稱的包裝上,已經可以看出英特爾對以游戲為主的DIY玩家的重視。
早期的DIY市場是以高性價比的價格優勢吸引用戶,但隨著品牌臺式機及筆記本價格的下跌,DIY市場已經開始不斷萎縮。
不過對于業界這種普遍看法,英特爾中國渠道技術總監夏磊并不認同,“DIY市場并沒有萎縮,只是增長速度下降,從總量上看還是增長的。”
夏磊告訴網易科技,即使是在PC市場相對成熟的歐美國家,DIY仍然存在,并且與國內不同的是,DIY的價格甚至高于品牌機的價格,是時尚和個性的象征,更多是面向中高端人群。“DIY市場過去是價格驅動,現在則更多的是應用驅動。”
雖然夏磊并沒有刻意強調DIY在國內也將會針對中高端人群,但是他認為DIY未來將以應用為主導。“最早一批裝電腦的人是為了看VCD,接下來的一批人是玩游戲。DIY對于一些新應用是非常敏感的,最早的互聯網應用往往先出現在DIY市場。”
這也意味著,今后用戶自己裝電腦不再是為了圖便宜,更多是實現某種特殊的用途,“比如借助處理器和軟件將非高清圖像轉化為高清圖像”。英特爾此次推薦的“三劍俠”就是定位在用戶的游戲、高清及上網需求上。
其實不僅在DIY市場,英特爾全線產品都已經出現以市場為導向的傾向。2003年英特爾CEO歐德寧主導的平臺戰略,2008年應用于上網本的“凌動”處理器,都已經不再堅持英特爾崇尚的技術至上論。英特爾的市場戰略也因此被人們稱為由“推式”營銷轉變為“拉式”營銷。
市場導向不影響技術創新
在面向市場的背后,是“性能過剩論”的甚囂塵上。在不同場合英特爾都遭到媒體的質疑,“人們是否真的需要更快的處理器?”
在過去的若干年,英特爾在摩爾定律“滴答滴答”的鐘聲中,一刻不停地研究新的處理器架構和工藝制程,以便能夠讓芯片中晶體管的數量在18個月時間內翻一番,同時性能提高一倍。而英特爾與微軟形成的“Wintel”聯盟,硬件促進軟件更新,軟件促進硬件升級,你方唱罷我方登場,讓人們的電腦迅速在兩三年內成為老古董。
對于媒體的質疑,英特爾不厭其煩地解釋,“現在雙核很普遍了,在單核時代人們就曾宣稱不需要雙核,但是結果呢?”如今英特爾仍堅持著創始人格魯夫的“只有偏執狂才能生存”的定律,樹立技術領先的品牌形象。英特爾大中華區總裁楊敘認為冒險和創新是英特爾的精神,已經融入已不惑之年的英特爾的靈魂。
即使是在未來僅需要“傻瓜終端”的云計算時代,夏磊認為仍然存在計算的重要性。“未來在大眾PC市場,大多應用軟件還會在本地運行,像搜索和郵件也許適合云計算,但是像游戲就不一定適合云計算。就算云終端簡單化,計算能力被聚集在云端,服務器同樣需要芯片,這也是英特爾的業務范疇。”
“未來今天真的不敢想象,也許游戲畫面會像照片一樣逼真,也許電影演員都可以數字化,”夏磊暢想道。(編輯:王小凡)
進入論壇>>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CDC軟件已經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了與首次公開發行美國存托憑證相關的申請上市登記表,但目前尚未能夠生效。CDC軟件在登記表生效以前,不能出售美國存托憑證,也不可以接受任何收購美國存托憑證的要約。 北京時間>>>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英特爾稱營銷轉向市場同時堅持技術創新
地址:http://m.sdlzkt.com/a/xie/20111230/2021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