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聯想,世界將會怎樣?
答案只有一個:如果沒有聯想,世界還是這樣!
記得有一位企業家說:任何企業都會死亡,我們所能做的只是推遲死亡的到來。數數世界500強,能夠屹立一百年的企業不多,中國還年輕,100年的企業還沒出生。從某種意義上說,中國的企業都是少壯派的。聯想還年輕,屬于少年得志者,未來會不會繼續得志,不知道,但顯然現在它碰到了麻煩。
從并購IBM PC開始,聯想逼著自己成了公眾公司,成了眼球公司。
今年開局不利,虧損,業績下滑,裁員,到最近的CEO高薪風暴……
我關注聯想,首先是想瞧瞧,老一代企業家柳傳志,加上新一代企業家楊元慶,如何在這個圓圓的地球上做游戲。韋爾奇說:商業就是游戲。前三十年,聯想在中國玩得不錯,風風浪浪過去了。這得益于柳傳志對中國大環境的理解。后三十年,柳傳志希望楊元慶能承其衣缽,發揚光大。估計錯誤的是地球不等于中國,中國這塊土地雖然大,但比起地球來還太小。中國的環境很大,但比起地球,顯然還很小。
很多人說,聯想不愛國,賺了國人的錢。
冤不冤!作為企業來說,當然不冤。只要你有本事,向愛摩斯基人賣雪糕,哪怕賣得比波音747還貴,只要賣出去,你也算人才。這是做企業,追求利潤最大化無可厚非。但是從財報來看,聯想的確是在賺中國人的錢。
每次有聯想的壞消息,總是兩派在吵,一是愛國派,大約是挺聯想,支持中國人聯想,世界人也來聯想。另一派則滿是仇恨色彩,盡管說不出個一二三來,但總覺得聯想不對勁,看聯想不順眼。
恨聯想的人,并不是真正恨聯想。
聯想應該感謝我們恨他,這個恨,其實是恨鐵不成鋼。
作為一個中國人,在現這個經濟全球化的時代,是挺可憐的。不能指望中電信中移動搞出iphone,雖然年賺千億,也丟臉,還不如換個蘋果回來,不能指望東航南航搞出飛機,也不能指望金山搞個操作系統,更不能指望誰造個比英特爾還牛的CPU。所以,看到華為有模有樣的國際化,大家總算不寂寞,看到聯想并購IBM,大家總算不無聊。中國的科技,缺的不是錢,不是人,缺的就是一個希望。仿佛所有的高級事,全讓美國人日本人干了,仿佛所有的中級事,全讓我們干成了低級事。
山寨機就是個好例子,本來,手機的價值就是在降低的,利潤越來越低,深圳的山寨廠起來了,一夜之間,將價值打到冰點。這是好的一面,更實惠了。但是,從總體上看,也不是件好事。原來,你可以悠悠和和賺老外十年,現在一下子沒利潤了,只能賺半年。你是虧了還是賺了?我認為,山寨機對中國人來說,是虧了的。虧了錢,也虧了時間。將全球企業追隨蘋果的步伐,向智能機,觸摸屏挺進時,短于技術的中國手機商頓時又沉默下去。
當然啦,這是題外話。
大家反對聯想只搞PC,只是希望它多創新。聯想自己也挺委屈,花大把錢請洋CEO,搞國際化,似乎有模有樣。但效果為何不大……因為聯想的PC路,太難走,比其它幾大對手都難走;萜斩嘣,服務,打印機,樣樣出色。戴爾雖然現在麻煩也不少,但至少是家國際企業。宏碁這小子挺上進。聯想處處是麻煩。
在競爭對手面前,聯想讓我們失望了:
聯想PC吧,在上網本上被華碩比下去。
聯想手機吧,曾經的大陸第一,為什么連HTC也比不上,人家就知道推谷歌手機。……
杰克遜死了,全世界都在悼念這個人!真是奇怪。喬布斯快死了!科技界也在婉惜這個人!人和企業都差不多,最終要死。生得不偉大,死得要要光榮點。聯想的成功,沒有什么傳奇色彩。不像美國的企業,一撲通就出來了。除了一次并購IBM,可能會載入史冊,其它的事都被一筆帶赤。
再過三十年,后代們問我們:聯想是干什么的?
我們答道:一個賣PC的,并購IBM PC,等等。
平淡得像白開水一樣……
我們恨聯想,因為聯想一直表現得像杯“白開水”,喝起來無味。有味也是苦味,裁員啦,重組啦,什么的……
看到北電破產,我們不敢想象,聯想這艘船到底能經歷多大的風浪?這個疑問,對聯想是一個光榮的疑問。因為13億,沒人會擔心中電信破產,中移動破產,石化破產。去年看任正非老講“破產論”,以前聽比爾蓋茨老講“離破產只有18個月”,沒做過企業的人,可能以為是危言聳聽。不是,真的不是。相信聯想自己很清楚,經過這場經濟風暴后,更多的人也開始清楚。
如果沒有聯想,世界將會怎樣?
希望到了那一天:媒體花大篇幅開追悼會,表揚聯想曾經的偉大時刻,全球的用戶會一起嘆息,舍不得這個品牌的離去。
如果真是這樣,聯想倒了,也是一件不錯的事情。
如果到時只有批判,只有敗筆,只有用戶的抱怨……只有一些白開水似的產品,那多沒勁。
沒勁的企業和沒勁的人一樣,沒人關心。
恨聯想,只是關心聯想,只是尋一點點可惜的慰藉罷了。
補充一段:聯想為什么不是華為,柳傳志為什么不是任正非
聯想有柳傳志色彩,走技工貿,走到現在路還是沒變。華為有任正非色彩。但是,世界給兩個企業的考題是完全不同的。對聯想來說,要攻下的消費產品市場,“品牌”號召力不強,短期砸錢請人也是不會見效的。而對華為來說,并不必太強勢的品牌。(所以華為不可能贊助奧運,不可能大把大把打廣告)可以說,10分的品牌,對聯想可以業績可以貢獻10分,對華為卻只能貢獻一分。因此,當年柳打的比喻很形象,聯想是喜馬拉雅的緩坡,華為則是陡坡,沒錯,也正因如此,聯想要走的路就更長,要的時間更多,但在科技行業,快,就是殺傷力。楊元慶反思“執行力”,最近雅虎巴茨也在反思“執行力”,這就是想讓公司變更快……聯想想走品牌路,想走一條長長的路,但本身并不強壯,一旦大環境變了,就麻煩。華為則不同,真正抓住了低價的成本優勢,簡單有效的戰術,令對手膽寒。
周六時,翻譯了一篇宏碁的文章,更覺得“快”的重要,宏碁電腦只有6000人,聯想是2萬多人,聯想收入是139億美元左右,宏碁電腦是166億美元。
快,慢。
很重要。ň庉嫞和跣》玻
進入論壇>>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聯想老帥柳傳志剛剛在新浪做了一個視頻訪談,又引起了大家更多的對聯想的關注。通過這個訪談,我們能了解到什么呢? 聯想走到了懸崖邊上 這像文字游戲,聯想走到了懸崖邊上,結果是什么呢?要么掉下懸崖,要么掉不下>>>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聯想應該感謝我們恨它
地址:http://m.sdlzkt.com/a/xie/20111230/2025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