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福布斯》雜志網絡版今日撰文指出,隨著中國和印度等新興經濟體對智能手機的越來越癡迷,全美庫存減少訂單上升,半導體行業開始觸底反彈、顯現V形復蘇的跡象。
商業環境得到改善
與互聯網息息相關的全球經濟依然存在,電子設備生產行業也在經歷低谷之后,開始呈現V形復蘇。盡管大多數芯片制造商迄今業績都有適度改善,分析師預測仍認為這個行業還受到諸多因素的限制,但強勁反彈的苗頭正開始顯現,這勢必顯著推動對全行業的良好預期。專有內容芯片庫存有望率先突出重圍,也許會很快恢復到去年夏天銷量暴跌以前的水平。
美國供應管理協會(ISM)發布的4月份制造業數據顯示,全美商品庫存大幅減少,訂單明顯增多,這掃除了業界多數人的擔憂。在海外市場,中國和印度兩個新興經濟體的率先復蘇預示著商業環境得到改善,這很大程度上同上述兩國的國內消費和基礎設施投資拉動有關。
這些跡象給高科技資本產品(無論是企業產品,還是個人消費產品)即將顯現的反彈定下了基調,發展中國家不再局限于成本和功能性都較低的產品,在經濟陷入衰退的情況下,此類產品一般會旺銷。隨著發展中國家收入增長速度快,這些新興經濟體便與發達國家一樣,成為電子設備的購買者。
康寧公司CEO魏文德(Wendell P.Weeks)上周表示,市場對液晶顯示器的需求遠遠超出預期,該公司電子玻璃嵌板仍會延續供不應求的局面,這種趨勢將至少貫穿于第三季度始末。今年4月份中國、日本和美國液晶電視銷量同比分別上升77%、18%和9%,在銷售回升的情況下,玻璃嵌板庫存大大下降。
將經歷長期穩定增長
與此同時,上網本、智能手機和普通手機持續熱銷的態勢。電子零部件行業的其他重要指標也呈現出同樣的回暖跡象,全球芯片封裝測試設備巨頭庫力索法公司兩周前提高了對下一季業績的預期。盡管庫力索法在全球市場上已不再與康寧是競爭對手,但從20世紀80年代早期以來,他們往往會在不利的商業環境下頻出驚煞業界的大手筆。
盡管如此,投資者的質疑仍在繼續,對半導體行業的整體負面看法幾乎同1992年春夏時一樣,當時,半導體行業同樣在經歷了長達數年非常痛苦的停滯以后走向復蘇。隨著華爾街改變了原有的態度,大量科技分析師和投資者離開了半導體這塊運動場地。當然,眼下對美國芯片庫存做出積極的預測恰是時候,他們由此享受到與其他行業一起復蘇的待遇。
通過分析當前半導體行業動態,不難看出短期內反彈不會呈現強勁勢頭,但長期穩定增長仍是不爭的事實。首先,自從2000年春天股價暴漲以來,半導體行業一直在經歷著內部重組的重大變革。當時,半導體行業股票全線飄紅使芯片制造商的股價漲幅是1991年低谷時的10倍。
隨著IT業逐步走向成熟,辦公自動化和消費產品在過去幾年間不斷推動市場需求,半導體產品售價一直面臨壓力,而整個亞洲地區也出現了很多新的加入者。這便要求美國主要半導體制造商進行重組,削減開支,減少投資和規模,這一臥薪嘗膽的過程使得整個行業進入為期兩年的蟄伏期,直至2008年初整體經濟趨于動蕩。
智能手機力挺長期需求
另一個表明當前環境適于投資的因素是,高速互聯網接入向無線、便攜式通訊設備的過渡,這種設備可以接收、編輯和發送豐富的媒體信息。智能手機的旺銷注定成為半導體需求的長期驅動器,這種情況同個人電腦在1980年左右對半導體行業的貢獻相似。
智能手機的功能不僅越來越強大,存儲空間越來越大,具有攝像、全球定位和觸摸屏等附屬功能,而且它們正展現出經典的價格功能曲線。迄今為止,在將新的電子性能快速融入日新月異的消費模式的經濟劃算產品包方面,博通公司可謂全球領先者。
同個人電腦一道,這種趨勢刺激市場對一款創新性新設備的零部件需要,這款設備注定會像手機在過去25年走過的歷程一樣,成為無處不在的個人產品。中國和印度市場對智能手機的需求簡直讓人難以置信,更不用提這些廠商在全亞洲的地區供應鏈合作伙伴。
個人電腦銷量一如既往的火爆,不斷攀越一個個關口,從年銷量1億臺到2億臺,再到今年的3億臺,而手機早在5年前便突破了10億部的大關,目前正向20億部的目標挺進。由于智能手機顯示聲音和純文本模式,市場對芯片的需求將不斷攀高。很多半導體制造商現在可謂為了獲取最大利益想盡一切辦法,這一姿態是他們在為iPod和早期智能手機提供服務時所未提倡的。
擁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現在,無線網絡基礎設施正進行大規模升級,以適應Net 3.0對高速、安全以及豐富的媒體的需要,隨著云計算的不斷發展壯大,有線網絡的進化升級速度也呈加快趨勢。雖然與因特網并非完全不同,但云計算意味著要在更大程度上依靠所有類型的網絡,將觸角延伸到整個工商界以及一個更有力政府的各個角落。
這就提高了對更為強大的裝載芯片的服務器以及安全性更高,能夠實時采取防御措施的網絡基礎設備的需求。Altera、Xilinx、NetLogic以及Broadcom是其中受益最大的4家公司,尤其是NetLogic在安全領域獲得的益處。據悉,NetLogic剛剛宣布了一項收購行動,進一步鞏固其統治地位。
由于在服務器方面加大投入以及對一流筆記本的需求增長——康寧在上文提到的LCD 玻璃需求增長意味著消費者對筆記本的需求呈增長趨勢——英特爾勢必擁有更為廣闊的發展前景。相比之下,他們的夙敵AMD已經完全“出局”。英特爾當前的市場規模已經足以讓我們回想起此前興盛時期的任何時刻,這其中當然要排除上世紀80年代晚期和上世紀90年代晚期這兩個蕭條期。在兩個蕭條期之后,英特爾出色地阻止AMD進行此前同意的第二來源生產加工,并且沒有違反相關法律的規定。
在漫長的聯邦以及加利福尼亞州法庭大戰之后,英特爾被迫于1992年同意AMD擁有進行逆向工程的權利,但AMD花了整整6年時間才生產出具有相當競爭力的產品。在此后的6年時間里,AMD在技術革新方面徹底超過英特爾,生產出世界上第一個能夠與微軟產品兼容的64比特微處理器,相比之下,英特爾則在追求一項替換技術——Itanium,并最終走進死胡同。
利潤反彈幾無懸念
AMD董事會隨后按照一些大股東——特別是政府退休賬戶管理者的要求,將創始人杰里·桑德斯(Jerry Sanders)掃地出門。在此之后,AMD又從外部聘用其新主席以及CEO,也就是一名摩托羅拉高管。
這名高管雖然擁有大公司管理以及與政府部門打交道的經驗,但對于新產品開發卻缺少足夠的遠見卓識。依靠此前的管理團隊在英特爾處理器平臺上進行的引人矚目的革新——引入了第一個雙核64比特處理器,當前市場上所有PC的基礎——AMD又堅持了一段時間。然而,AMD的溝渠最終走向枯竭。相比之下,英特爾卻在一名新CEO的帶領下蘇醒并實現復興,除了與蘋果這個令人垂涎的業內巨頭合作外,英特爾在技術創新方面也將AMD遠遠甩在后面。
現在的英特爾已重新占領技術高地,成為45nm晶片加工以及一種新內部結構的統治者,45nm晶片加工與新結構合二為一意味著能夠以更低的成本生產功能更為強大的新型芯片,同時可以在市場上以更高的價格銷售。從服務器開始,這種新芯片的觸角已經延伸到臺式機、筆記本以及重量稱不上超輕量級,功能也并不非常強大的上網本。在新型芯片帶動下,英特爾得以重塑上世紀70年代晚期的輝煌,利潤率也提高到令人羨慕的程度。
過去6年時間里,將存儲器、通信技術及外部投資多樣化一度讓英特爾的利潤率降至谷底,所以,英特爾成功實現堅實反彈的日子顯然已經近在咫尺。如果英特爾不是出人意料地撤出上網本市場,雖然英特爾的利潤不會回升到以前的高位,但他們可以重新占領大量流失的陣地,重新煥發出一度失去的大部分光彩,而不是眼睜睜看著股價從過去幾年的25美元以上降至當前的15美元左右。如果這樣的話,就驗證了一句老話:只要英特爾保持前進步伐,半導體行業就不會停止腳步。(編輯:王小凡)
進入論壇>>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目前業內的共識是,想讓盜版下降,就必須降低正版軟件的價格,多做免費軟件或共享軟件。軟件商可通過運用薄利多銷策略、降低用戶的綜合使用成本來提高競爭優勢,擴大市場份額。但也有一些大軟件公司壟斷市場,拼命維>>>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xie/20111230/2033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