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持續的虧損和經濟危機的雙重打擊下,兩家日本半導體巨頭--NEC電子和瑞薩科技正式宣布合并,合并后的公司號稱全球第三大半導體公司,不過在我看來,這樣的合并與其說是強強聯手,倒不如說是抱團取暖更合適,在這樣消極的動作下合并的新公司未來前景并不看好,因為兩個本來就問題多多的公司搞在一起,只能把原來各自的管理問題放大,進一步丟失市場份額,就像把幾塊煤堆在一起,它并不能成為鉆石。
雖然根據iSuppli的數據,瑞薩是全球第六大半導體供應商,2008年銷售額為70億美元,NEC排名十一,08年銷售額為58億美元。一旦合并,新公司的年銷售額將達到近130億美元,排名僅次于英特爾和三星,位列第三。但是如果仔細分析會發現兩家公司的MCU有很多重疊比如很多MCU用于汽車電子的以及工業領域的,所以合并后的份額并不能直接進行相加。
而且,這次合并也是日本半導體走向衰敗的前兆。
不久以前,在和兩位日本記者的交流中,他們還認為“日本半導體在瘦身”。但是事實果真如此嗎?瘦身的目的是提升競爭力奪回市場,但是我們看到的經過“瘦身”,日本存儲廠商的市場份額被韓國廠商奪去了很多,僅在閃存領域,三星可以笑傲江湖了,東芝已經奄奄一息。在數字處理器領域,美國廠商依然把持了主流。在模擬器件領域,基本也是歐美廠商的天下了。這次的合并也可能導致其MCU市場份額的丟失,從而削弱其MCU的實力,雖然合并后兩家MCU的市場份額加起來達到全球30%,但是他們遇到的問題的是類似的,合并并不能解決這些難題,相反會放大這些問題,就像當年的HP和康柏合并,并沒有創出一個世界最大的PC廠反而給其他PC創造了發展的空間。現在日系廠商唯一可以安慰是在無源領域,以村田、TDK等為首的廠商依然保持強勢。但是這樣的強勢可以維持多久?沒有了核心元器件的支持,無源器件配角的地位岌岌可危。
所以,如果我不認為日本半導體在瘦身,實際上是被重創!
日本半導體廠商最大的弊病是其等級森嚴的人事制度束縛了創新,造成了體制僵化“雖然日系廠商的產品質量很好但是我們靠服務把他們打敗了。”一位本土分銷商這樣說,“現在電子設計追求的是快速響應,要適應客戶需求你的服務一定要跟上。我們可以在半個小時內給客戶送急需的貨但是日本企業需要一個月!因他們遇到問題要層層審批耗費大量的時間成本!”
而且隨著小眾市場興起,企業需要的是快速的供應鏈響應和專業的社會化大分工,大家一起把餅做大做薄,這正是山寨的精髓所在,但是在日本企業中,鮮有合作精神,大家自己玩自己的,很少去考慮產業鏈的資源優化。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就是日本半導體廠商經常在研討會或展會進行扎堆,要么誰也不去要么一起去。
不過時不我待了,隨著經濟危機的到來,電子設計模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快速響應、優質服務、專業分工細化已經成為企業生存的必備條件,當日本企業還在為中國的山寨現象納悶時,他們已經逐漸在落伍。
日本半導體輸在觀念和體制上,而中國半導體贏在變革和速度!(編輯:王小凡)
進入論壇>>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離開黃光裕的160天里,國美在陳曉的領導下,已經順利地由“跑馬圈地”的黃光裕時代,進入了“精耕細作”的“后黃光裕時代”。黃光裕事件或將成為推動國美轉型的契機。 離開黃光裕的160天里,國美在陳曉的領導下,已經>>>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xie/20111230/2043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