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三星社長樸根熙
當前的經濟危機被廣泛稱為自二戰以來人類面臨的最嚴重的經濟危機,因此有眾多企業第一次經歷這般驚濤駭浪。
然而,人們不會忘記,1998年亞洲也被金融風暴席卷,亞洲諸多國家面臨“國家破產”危機。亞洲第三大經濟體韓國也遭受巨大沖擊。當時的韓國前30大企業中,有13家遭到了解散厄運。
本報特別采訪了當時亦受到嚴重影響的三星集團,講述他們如何渡過10年前那場危機。
然而,三星中國區總裁樸根熙表示,1998年時全球市場的繁榮為三星的復興奠定重要基礎,而此次全球的需求萎縮,讓三星面臨的是外部性風險。
同時,他也強調,如果僅僅埋頭在如何維持目前的生存,不為未來做準備,企業將總是停留在原有的位置上甚至慘遭淘汰。
他表示,對研發和人才的投資正是加強未來競爭力的關鍵。
強化情境經營
《21世紀》:目前正在經歷自二戰以來最嚴重的經濟危機,不少企業是第一次遭受危機的考驗。而三星經歷過1998年的亞洲金融危機,當時三星采取了怎樣的措施渡過危機?
樸根熙:當時亞洲金融危機波及面非常廣,韓國30大企業中有13家解散,三星也面臨如何生存下去的問題,是成立以來面臨的最大危機。
誠然,當時很大程度上受國家外匯不足的外部影響,但三星企業內部的經營體制也存在嚴重問題,加重了危機的蔓延。1995年三星半導體取得了公司成立以來的最大順差,當時內部充斥著自大散漫的經營氛圍。1996年開始經濟環境惡化,三星雖然也感知到了不良的信號,著手進行內部革新,卻仍因危機意識淡薄,革新的速度未能趕超危機到來的速度而遭到了外匯危機的致命打擊。
當時三星首先進行了維持生存的重大結構調整。主要包括,通過選擇與集中使組織精簡化;革新業務削減不必要的開支;縮減庫存和債券;變賣沒有收益的資產;以及實行現金為主的財務結構。
同時,也采取了強化市場競爭力,應對未來的一系列舉措,主要是繼續增加研發費用。1997年的費用為1.2萬億韓元, 2000年增加為2萬億,2007年則為5.9萬億。
另外還繼續擴招研發、設計人才,對于核心業務的半導體和液晶顯示器設施進行了大膽的投資,對工作流程進行討論改革組成高效率的組織,持續增加對營銷的投資。還面向全體員工進行危機經營和變化管理培訓。
由于1998年的金融危機僅局限于亞洲,因此三星利用亞洲以外的世界市場的繁榮,進行了出口為主的結構調整,從而克服了外匯危機。
《21世紀》:1998年的金融危機只覆蓋了亞洲國家,而這次的金融危機卻是全球性的。您剛才也提到,上次三星充分利用了亞洲以外的世界市場,但此次面臨的是全球需求衰退,三星如何應對這次的經濟危機?
樸根熙:現在的金融危機可以說完全是外部原因的影響了。因為三星內部的問題在外匯危機之后已經解決了,外匯危機后,三星一直強調危機意識,實行情境經營。
目前外部環境的不透明和環境的急速惡化促使我們必須進一步強化情境經營,提高組織運營的機動性,掌握營業狀況,消費趨勢和行業動向,進行更細致的管理,更頻繁更準確地聽取消費者意見,全力打造顧客優先的品牌目標,力爭做到迅速決定、迅速應對、迅速實施的快速經營。從今年起我計劃巡回訪問各地區公司,了解各工廠運轉狀況、產品銷售情況,加強與職員和顧客間的對話,以應對更艱難的危機。
與1998年危機時期相同的是,這次我們仍將對人才培養和研發部分進行投資,另外即使經營再困難,也不會縮減社會公益活動的規模。
未現現金流困難
《21世紀》:你剛才提到,研發在三星克服1998年經濟危機時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那么在當前經濟危機環境下三星研發的作用又是什么呢?
樸根熙:如果僅僅為了生存著眼于現實,不為未來做準備的話,那么即使好機會到來也只能是別人的晚餐。完全不為未來打算的企業總是停留在原有的位置上甚至慘遭淘汰,而研發就是為未來做準備。只有提早通過技術開發培養引領市場的力量,才能擁有克服危機的希望和自信。因此,三星在這次經濟危機時期也依然進行了研發投資,眾多研發成果為提升“高科技三星”的形象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21世紀》:隨著經濟環境不斷惡化,現金流越來越重要,三星是如何保證現金流的?采取了哪些對策?
樸根熙:到目前為止我們沒有出現現金流動困難的問題。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時期,確實出現過現金流問題,而且是公司成立以來面臨的最大問題。在那之后,我們一直保證現金流不出閃失,因此也沒有特別為本次經濟危機采取確保現金流的措施。
我們從強化員工的危機意識,抑制不必要不緊急的費用的角度,倡導“午休時間關燈”、“禁止使用彩色打印機”、“減量減少出差,鼓勵視頻會議”等稍加努力就能看到效果的節儉運動。
從“世界工廠”到“世界市場”
《21世紀》:三星在這次危機中看到了什么機會?特別是在中國市場?
樸根熙:首先來說三星如何看待危機中尋找機遇。總的來講有3種機會。首先,確保行業內最高競爭力和強化競爭力的機會;其次,引領市場,創造市場需求,強化產品差異化的機會。不僅從產品企劃、設計、研發等軟性條件上實施差別化,在制造、銷售等硬性條件上也要強調差別化以確保競爭力,一味跟在別人后面走是不會成功的;最后,這次危機創造了確實推行效率經營的機會。
至于在中國市場的機會,在前不久結束的兩會上,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從各國證券市場的行情就可以看出,中國正在成為世界經濟的中心和世界市場的中心。這次經濟危機加深了世界對中國的認識,他們認識到中國不僅充當著“世界工廠”的職能,還同時扮演著“世界市場”的角色。比如,今年1月份,中國汽車月銷售量首次超過了美國。
中國政府在兩會上提出發展內需為主的經濟增長,發展綠色經濟,關注民生等政策,由此可以看出中國經濟將從“量的增長”轉變為“質的增長”。
從這次兩會推行的主要政策就可以看到新的商機,任何一個好的企業都不會放過這樣的機會的。(編輯:王小凡)
進入論壇>>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微軟windows的市場定位,就是“方便用戶”,這也是windows操作系統幾乎囊括桌面市場的原因。從微軟的角度出發,提供一款軟件讓自己的客戶方便地沖浪,是很自然的事情。而以微軟的能力,沒有必要集成別人的軟件吧。 【>>>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中國三星社長經驗談:茍且偷生只能慘遭淘汰
地址:http://m.sdlzkt.com/a/xie/20111230/2047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