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碁董事長王振堂 攝影/王玉軍
【IT商業新聞網訊】(記者 李慧芳)國際化戰略似乎是所有PC廠商做大做強的必經之路。盡管聯想的國際化戰略走得艱難,但為了實現其“偉大的國際公司”理想,聯想選擇了堅持。而在國際化這條道路上,宏碁也交了不少的學費,曾經在90年代初的時候撤離了美國市場。現在宏碁已今非昔比,不僅在美國市場得到突破,據一些分析師預計,宏碁還有望今年在電腦出貨量方面超過戴爾,成為全球第二大PC廠商。 宏碁曾定下目標在2010年成為全球第一大筆記本市場。昨日,宏碁董事長王振堂在ACER 2009全球記者會后接受IT商業新聞記者專訪時表示:“我們的筆記本現在是非常穩固的第二名,然后跟惠普的距離已經縮小了,再加上最近得益于上網本市場,所以實現這個目標并不是很難的事,我們正在追趕。”
在國際化道路上,宏碁一定是更有心得。那么,它給中國企業走出去提供了哪些值得借鑒的經驗呢? “我是覺得企業唯一的成功之路就是國際化”,王振堂表示,企業國際化最重要的就是要用全球最好的人才,運用全球最好的科技、最好的制造、最好的設計。另外,還要以行銷為主導。行銷的意思就是你要了解市場,你要知道怎樣做這個市場,這點講起來容易,但并不是那么容易把里面的涵義做很精準的傳導。 王振堂進一步解釋說,每一個國家、每一個市場生意是怎么做的,是不太一樣,但是誰掌握了多少影響力,誰有權力,誰做什么對市場有影響,消費者信心怎么樣,這個部分的理解是所謂的行銷能力。你要知道哪個社會、哪個國家、哪個市場,人家是怎么玩的,你要理解非常準確、非常清楚,然后你才知道你自己怎么融入,或者怎么樣在這樣的環境當中做出你自己的業務。還有就是每個行業不太一樣,媒體業有媒體業的生態,電腦有電腦業的生態,服裝業有服裝業的生態,不同的行業有不同的商業環境的結構。所以行銷能力的第一步就是準確的理解整個商業環境。
對于上個世紀90年代宏碁曾面臨過的一些國際化困難,王振堂深有感觸地說,“常常不是很懂的人,看輕了這個行銷的專業,以為他懂。然后就替公司做了很多不得了的決定,到最后事情跟他想象的是完全不一樣,因為你當初的理解是錯誤的理解,或者是偏差的,或者是誤解。”
“不是很懂的人看輕了市場,然后他又是做決策的人,替公司做了很多錯誤決策。” 王振堂總結說。
早前,宏碁已經通過收購Gateway,促進了其在全球PC市場份額的提升。在宏碁企業文化的整合上,王振堂表示,“我們算是整合的很成功,是因為我們留下的人很少,所以他就融入整個宏碁原來的組織,因為我們接的時候大概還有將近1000個人,到現在我們整合好了,就可能留下100個人,這個中間就完全的融入宏碁的文化。”
之所以從1000人減到100人,王振堂解釋說,“我們是同樣的產品、同樣的市場、同樣的相關科技,完全一樣的,所以我們這個并購不是去并購我沒有的能力或者優勢,而是能力或者優勢的延伸。如果你本身就有很強的核心競爭力在,只是把規模擴大,產品一樣、客戶一樣、通路一樣,那風險就很小了。我們被認為是一顆往上竄升的新星,是因為本來就有一定的基礎跟影響力。”
進入論壇>>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十年,在人類文明史上,可以說是滄海一粟。但是1999-2009年這十年,是中國IT產業、信息化、互聯網高速發展的十年,這十年中,IDF扮演了無可替代的角色。 十年,在人類文明史上,可以說是滄海一粟。但是 1999-2009 年>>>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xie/20111230/2050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