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1年10月以來,零售店客流量已接近3億。此外,每天有5萬名顧客前往“天才吧”尋求服務和建議。
蘋果股價周一創下新高,并超過微軟成為有史以來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未來幾周中,隨著傳聞中新一代iPhone和小尺寸iPad的發布,蘋果股價還有可能繼續走高。
蘋果在全球范圍內的超過370家零售店也非常成功。2011年,蘋果零售店的單位面積營收超過任何其他一家零售商,并超過百思買的5倍。
2011年5月19日,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宣布蘋果最初兩家零售店的開業。喬布斯當時表示,投資建設零售店主要是為了推動增長。當時蘋果的產品主要競爭對手是Windows PC,而蘋果在個人電腦市場的份額還不足5%。
不過,喬布斯的目光并不僅限于桌面電腦和筆記本。在一些演講中,喬布斯談到個人電腦將成為人們未來數字生活的中心,連接各種各樣的數字設備和應用。蘋果于2001年推出了第一代iPod,這推動了蘋果及其零售店的轉型。2001年,蘋果零售店營收為1900萬美元,而10年后的2011年這一營收已達180億美元。
蘋果零售業務前主管、JC Penny現任CEO羅恩·約翰遜(Ron Johnson)曾解釋過蘋果零售店成功的原因。他表示:“商店不僅是消費者購物的場所,還需要豐富人們的生活。如果商店僅僅只滿足特定的商品需求,那么將無法給消費者創造價值。如果一家商店可以使購物者的自我感覺更好,或是向他們提供能改變他們通信方式的產品,那么商店將可以帶來增值。而這樣做的商店將取得領先。”
在蘋果漂亮的零售店中與蘋果員工和產品互動或許讓一些消費者感到愉悅,但最終蘋果的目的仍是銷售商品。FBR資本市場分析師克雷格·伯格(Craig Berger)預計,傳聞中的iPhone 5將給蘋果及其投資者帶來較大影響。
他表示:“下一代iPhone在生命周期中將有機會給蘋果帶來每股50美元的收益。我們估計蘋果將售出2.5億部iPhone 5,而平均售價為575美元,帶來1440億美元營收,770億美元毛利潤,以及470億美元凈利潤。”
如果伯格估計準確,那么蘋果及其零售店將迎來史上最佳的一個季度。
與此同時,蘋果的主要競爭對手微軟和谷歌也需要重新審視零售業務,它們目前主要通過百思買等第三方零售商來銷售商品。微軟預計,到2013年中期將開設44家零售店,而蘋果零售店屆時將很可能超過400家。谷歌尚未公布這方面的計劃。
另一方面,來自IDC的數據顯示,谷歌Android系統上季度在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的份額為68%,高于蘋果的17%。不過蘋果獲得了更多的利潤,而谷歌則免費向手機廠商提供Android系統。
推薦閱讀
“只要它做的,我一定聯合大家來(對抗),我一定要打它一棒。”在一場晚宴上,鴻海集團董事長郭臺銘振臂疾呼,號召臺灣知名的IT及家電企業家們加入他的“打狼”行動。這只狼,就是三星。 只要它做的,我一定聯合大家來>>>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蘋果零售店過去1年間客流量接近3億人次
地址:http://m.sdlzkt.com/a/xie/20120330/120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