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27日,星期天,上海白天的氣溫驟然升至20攝氏度。百思買(Best Buy)中國區總裁宋大衛(David Sisson)卻不合時宜地穿了件過于寬大的黑色厚羊毛大衣,眼睛發紅。
這位個子不高、娃娃臉、公司年會上的飆歌明星,已感覺不到自然溫度的變化。位于上海金橋的百思買辦公樓內,氣氛跌至冰點。
此前五天,全球最大的家電零售商決定關閉百思買品牌在中國大陸僅有的9家門店,展現出外資零售商在華重大戰略調整的空前力度,但也引發普遍的恐慌與質疑。
關店當天,在百思買徐家匯門店,一位直供百思買徐家匯門店的海信電器銷售員則徑直走入旁邊一個幽暗小側門內,直奔三樓。他一臉迷茫和焦慮,緊緊抓著一名從一扇小門中鉆出的百思買門店員工,反復詢問詳情。前一天晚上,這名銷售接到門店打來的電話,通知他過幾天關店,但沒想到,第二天門店旋即就被關閉,他擔心取不回貨物,焦急地趕來問個究竟。
諸如此類的慌亂景象,善后工作不當引發的矛盾,以及在互聯網上迅速蔓延的質疑,接連數天偷走了他的睡眠。以至于2月27日首次面對媒體時,宋大衛的情緒有些波動。
無論怎樣解釋,還是難以消除公眾“百思買退出中國”的疑慮—這完全出乎宋大衛的意料。
取代這些門店的,本是百思買全新的中國戰略,包括2011財年在中國新開50家五星電器零售店,及開展電子商務。百思買于2009年完成對本土家電零售商五星電器的全資收購,實行“雙品牌”運作。隱藏其后的則是那個公開的秘密:五星電器利潤豐厚,而百思買卻持續虧損。因此,關店不過是“生意人”調整商業重心的正常手段,同期關閉的還包括土耳其市場的實驗門店,但此舉在中國為何引來無端的揣測與嘲弄?
在中國同事的解釋下,他終于明白這其中的誤會:在中國做生意,最忌人去樓空,這會輕易喚起中國消費者強烈的不安全感,從傳統思維來看,甚至有點不吉利。宋大衛就此召集管理層進行反思,他突然意識到,這個決策固然正確,做法卻不明智。
但從另一角度看,2003年進入中國市場的百思買從未如此“雷厲風行”。此前,該公司一直以“慢”著稱:開店前的消費者調研用了兩年半;收購五星電器分兩次進行,耗時三年;在滬上盤踞三年才走出上海。事實上,關店之迅速和當初拓展之慢,都指向同一個事實:作為以“顧客為中心”零售模式的最佳實踐者,百思買深知,這一帶動整個行業轉向精細化服務的商業模式,在階段粗放的中國家電零售市場“水土不服”。
不錯,鮮有在中國出現戰略失誤的跨國公司像百思買這樣坦誠。早年,它不斷向媒體強調中國門店的試驗性質,表示自己對中國游戲規則難以適應;如今,它對自己的失敗開誠布公:不盈利就是不盈利,而生意就是生意。
這其中卻暗藏著一個悖論,早知如此,何必當初呢?百思買完全可以有其他選擇,譬如,通過持有五星股份,在中國做一個單純的投資者,原本,收購當地品牌就是百思買全球拓展的重要手段;另一個辦法是,既然明知不合適,不妨主動對既有模式進行調整以適應本地市場。
帶著這一悖論,本刊獨家調查發現,商業模式的“水土不服”只是一個太過簡單而表象的解釋。如同那件不合時宜的厚羊毛大衣一樣,對百思買來說,不是過快,就是過慢,他從未衡量出適合中國道路的步伐。
有什么樣的開始,便會有什么樣的結束。
【突如其來】
2月22日這天,近千人的命運在毫無準備的狀況下被改變。
一切結束得太過突然。前一晚沸沸揚揚的網絡傳言得以落實。這天早上,百思買中國公共關系負責人劉婷打開手機,屏幕上蹦出100多條短信,她隨后開始接電話,一天中手機電池充了三次電——人們都覺得,這個決定實在毫無征兆。
質疑和恐慌隨即擴散,百思買的相關利益者內心,迷惘、失望、憤然、傷心等各種情緒在一瞬間被觸發。
一些付了款尚未提貨的消費者趕來徐家匯門店,在記者的簇擁下,激動地表達對于百思買突然關店的不解與不滿。“本來想想是家美國知名企業,總是可以相信……”
頹喪的門店員工陸陸續續從小側門內走出。前一天,所有員工接到電話通知,第二天早上8點45分必須全部到店。不少員工預感可能會有大事發生,但直到第二天到店發現門口站了不少保安,才真正確認此前走漏的關店風聲乃確鑿。“很多人都是穿著工作服,帶著午飯來上班的,以為一切都正常。”一位徐家匯店的門店員工告訴本刊。
那個在網絡上瘋傳的“我要工作!還我青春!”橫幅拉開的同時,門店會議正式開始。一段配有中文字幕的視頻播出,全球CEO布萊恩·鄧恩(Brian Dunn)遺憾地宣布,雖然百思買中國的業務在增長,但要達成長期盈利目標難度太大,而關店的決定與中國員工的業績無關。緊接著,店長和人事宣布了賠償方案,N+1+4(N為工作年數)份月薪的補償比勞動法規定的多出4個月。
隨著方案宣布,橫幅隨即被放下,每個人獲得一個寫有自己名字的信封,印刷的申明和補償方案白紙黑字,絕大部分人選擇當場冷靜地簽字離開。“公司應該提前想到了這些,這個方案還是比較能服眾的。”上述員工說。
幾乎與此同時,位于上海浦東金橋的百思買大樓內,大部分員工也是在當天早上10點的全體大會上突然得知此事,并有超過6成的員工永別這幢大樓。一名畢業后加入公司,伴隨百思買開出第一家門店,與其共同成長的采購部員工當場灑淚。“他所有的夢想和青春都在這里。”一位在場員工告訴本刊。
當場向全體員工宣布這個壞消息的正是宋大衛。他紅著眼睛告訴員工,自己已經為這個決定連續工作了很多個日夜,但還是決定直接面對員工。“這件事情 David做得不錯,”上述員工說:“他應該承受了很大的壓力。”“關閉門店是一個相當艱難的決定,”在接受《環球企業家》獨家專訪時,宋大衛說:“因為這個決定會影響到那些對公司做出貢獻、辛勤工作且忠心耿耿的員工。”
【昔日不再】
此時,唯有回溯百思買進入中國市場的每個步伐,才能理解這個決定的艱難程度。同它的新對手萬得城今天的勃勃雄心一樣,百思買的初衷也是以藍底黃字的醒目標牌,征服廣闊的中國市場。甚至,它的到來一度引起本土家電零售商恐慌。百思買有意收購本土對手時,現任國美電器董事會主席的陳曉曾親筆寫信請纓。作為以“顧客為中心”零售模式最卓有成效的實踐者,百思買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整個行業告別粗放模式向精細服務邁進。上一頁 1 2 下一頁單頁閱讀
推薦閱讀
中域電訊擴容3C數碼的熱火一直在連鎖零售行業燃燒不止,從單一銷售通訊產品升級到影像和電腦產品迸發了中域品牌全新的活力,因此而來的高溫“烘烤”著整個3C市場,而近日,中域電訊承諾“iPad 1全國、全額無條件補差>>>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百思買中國大撤退引發普遍的恐慌與質疑
地址:http://m.sdlzkt.com/a/zhibo/20111229/135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