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家電網訊】核心提示:近日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公布了“2009年度中國輕工業行業十強企業評價結果”,星星集團與海爾、格力、美的等榮登中國家電十強榜,一直默默無聞的星星何以能登上中國家電的“頭等艙”,成為家電十大巨頭之一呢?
新近出爐的年度統計數據顯示: 2009銷售年度星星冷柜、冰箱銷售量達320萬臺,銷售總收入達40億元,比上一銷售年度增長16%。其中國內銷售200萬臺,同比增長24%,出口120萬臺,同比增長3%。在世界金融危機的背景下,仍能有如此“堅挺”的業績,殊為難得。
星星,成立于1988年,22年創業歷程,22年艱苦拼搏,22年如一日苦心修煉,沒有海爾、格力這些品牌耀眼的光環,沒有電視、報紙媒體的強烈的轟炸,有的只是默默地修煉內功,修煉隱形冠軍。“星星品質,全球共享”,“家有梧桐樹,引得鳳凰來”,如今的星星冰箱、星星冷柜已經雙雙獲得“中國名牌”稱號,星星冷柜更是和路雪、哈根達斯、百事可樂、伊利、蒙牛等世界級的企業的工程機客戶。星星的背后究竟能給我們哪些啟示呢?
啟示之一:在同行躑足不前時大膽出擊
去年,經濟危機席卷全球,國內白色家電行業頓時面臨“如何過冬”的問題,大部分企業或觀望或收縮了生產規模。
就在這樣的情況下,星星做出了一個讓所有同行矚目的舉動:在江蘇睢寧再設生產基地,該項目總投資8個億,當年產能為100萬臺節能環保冰箱、冷柜,遠期目標為年產500萬臺。去年11月29日,江蘇星星家電科技有限公司第一臺冰柜順利下線。
這個舉動,也成了去年國內白色家電行業最大的亮點。因為在經濟危機的大環境下,國內大型家電企業中敢于異地再設生產基地的,惟有星星。江蘇星星家電科技有限公司從注冊到第一臺冷柜下線,僅用了97天時間,更是創下了行業奇跡。
“我們認為,‘危’更是‘機’。危機加快了行業的整合速度,產品越來越向優秀的企業集中。這對我們來說,是一個難得的發展機遇。”星星集團副總裁兼家電產業總公司總經理楊文勇對記者說。
這句話的背后,是星星的“底氣”以及對市場的準確判斷。經過多年來的發展,“星星”在行業中的美譽度早已今非昔比,擁有良好的產品競爭力和消費者口碑。在國家商務部、財政部組織的“家電下鄉”招投標中,星星冰箱、冷柜25款投標產品全部中標。
楊文勇說,冰箱作為老百姓家庭必需消費品,市場很大。而冷柜也同樣如此,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老百姓對食品的冷藏、保鮮需求進一步加大。“未來幾年,冰箱、冷柜市場發展肯定很快。”
所以,在同行處于觀望而躑足不前的時候,星星搶抓機遇,大膽出擊。實踐證明,在睢寧設生產基地,既使星星產品更好地輻射到中原地區,更節約了其物流成本。同時,在經濟危機前提下大手筆采購處于最低價的白色家電原材料,則極大地降低了星星的產品成本。
啟示之二:賺到的錢不能放在口袋里
在發展中調整,在調整中提升——星星集團總裁葉仙玉提出的這個核心價值觀,在星星上下早已深入人心。而正是在發展中不斷進行技術改造,調整產品結構,提高產品附加值,使星星抵御風險的能力愈來愈強。即使全球經濟危機來了,照樣可以“笑傲江湖”。
“星星瞄準的是遠方。我們認為,企業效益好的時候,尤其要重視技改方面的投入。等到危機來臨時,再想去投入就晚了。道理很簡單:沒錢了,怎么投?”楊文勇說。
這些年來,星星的技改力度一年比一年大,每年利潤的50%以上都用于技改投入,僅2009年的投入就達到1.3億元。如今的星星,擁有全球最先進的檢漏儀、原材料光譜分析儀等質量檢測設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噪音檢測室、型式實驗室、高低溫實驗室等國家級重點實驗室。
不把賺到的錢放在口袋里,而是用于建立完善質量保障體系和技術創新上,使星星的技術始終走在了行業前列,為星星的長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目前,星星的三門多溫區技術、電腦溫控技術、超級節能技術、鮮立方養鮮技術等均是中國冰箱冷柜業的最前沿技術。
外觀更加時尚化,工藝更加精細化,產品適應性更強,更加節能環保——是星星產品研發的永恒主題。2009年,星星銷售的冰箱中,達到國家一級能耗水平的占80%以上。而就在2008年,這個比例還只有30%。目前,能耗最低的星星冰箱,日耗電量僅0.28度。
星星以國家的標準作為生產產品的最低標準,企業自己的標準比國家標準高20%,實際生產時,又往往比企業標準做得更好。楊文勇說,“奧巴馬上臺后,簽發了美國能源部關于家電節能的標準,我們馬上就開發出了符合該標準乃至歐洲A++標準的系列節能產品。”
啟示之三:牢牢把握住市場的掌控權
摒棄“大就是強”的思想觀念,把市場的掌控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是星星能夠穩健“過冬”并逆勢飛揚的另一個關鍵所在。
在國內市場上,星星采取的是“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經過這么多年來的發展,星星已在全國成立了23個銷售公司,擁有600多名營銷人員和10000多家經營銷售網點。在中國廣闊的三、四級市場,星星有著很好的基礎,已成燎原之勢。
為了能第一時間準確地提供售后服務,星星投入巨額資金,在全國建立了3500多個維修網點,基本實現“縣縣都有”的網點建設目標。今年8月份,公司又斥資200多萬元,新建了24小時值班的呼叫中心,通過先進的網絡系統,為用戶提供即時的咨詢解答和投訴的及時處理。
去年開始,星星審時度勢,從“農村市場一枝獨秀”向“農村城市齊頭并進”轉型。并與國美、蘇寧、五星三大全國連鎖企業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在一、二級城市設立了600多家門店,第一年銷售額即突破3億元。
“這不僅僅是一個數字概念,同時證明星星家電在農村能賣,在城市照樣能賣,并且同樣能賣得很好。”楊文勇說,公司2010年的目標是,國內三、四級市場銷售網點達到12000家,銷售額25億元以上,一、二級市場突破千家門店,銷售額6億元以上。
在國際市場方面,星星采取的是截然不同的營銷模式:先難后易,從最高端客戶做起。
星星從2000年開始做外貿出口,當時遇到了很多困難。“由于老外不認同中國產品的質量,價格高了他們不要,價格低了我們又賺不到錢,很被動。”楊文勇說,“我們及時調整了戰略,決定從質量標準要求最嚴格的客戶開始做。”
產品研發、送樣、技術交流……工夫不負有心人,2005年,星星成為和路雪在中國唯一的全球供應商。而位居全球冰淇凌行業第一位的和路雪,其對產品質量、售后服務、工廠管理等方面的要求之嚴格,被全球冰箱冷柜生產企業公認為是最難進入的客戶。
“攻”下和路雪,讓國外客戶對星星乃至中國產品都有了全新的認識。此后,星星拓展國際市場時,幾乎所有客戶都不再對星星的產品質量表示懷疑了。2008年,星星又成功地與全球最大的啤酒企業——英博簽訂了全球合作協議,今年又與百事可樂達成了合作意向。
與此同時,星星加快了產業梯度轉移的步伐。2006年,將低附加值的產品轉移到越南,在胡志明市建立了生產基地。“下一步我們將在南美、中東和非洲再建三個生產基地,在北美和歐洲建兩個研究機構,通過三至五年努力,把星星建設成真正的全球化公司。”楊文勇說。
啟示之四:以海納百川的胸懷引進人才
說到星星穩健“過冬”并逆勢飛揚帶來的啟示,就不能不說星星的人才戰略。因為地處臺州,偏居一隅,一直以來,星星都把人才作為企業的第一資源和最寶貴的財富。
早在1995年9月底,星星集團總裁葉仙玉就提出了“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聘請原北京雪花電器集團副董事長兼常務副總經理徐玉書為公司總經理。在當時的臺州,星星率先實現了民營企業從家族式管理向現代企業管理的蛻變。
“他(葉仙玉)的胸懷讓我們感動,對我們很信任、理解,敢于放手讓我們干。作為一個民營企業家,這殊為不易。”說起葉仙玉的愛才、惜才與用才,楊文勇很有感觸。他是1999年從杭州西泠集團過來的,在西泠15年,從普通員工做到副總經理,“閉著眼睛也能報出冰箱冷柜所有零部件的名字”。
浸淫家電行業多年,當過生產廠長,搞過銷售,做過售后服務的楊文勇,在星星找到了實現自身價值的一個好平臺:他剛到星星時,星星家電銷售額不到5億元,目前,他領導的家電產業總公司銷售收入已突破40億元。
胸懷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這些年來,星星就像一塊巨大的磁鐵,每年都吸引著許多專業人才加盟。星星的技術人員、營銷人員和管理人員中,70%來自國內同行業。幾乎全國所有白色家電生產企業的專業人才,在星星都能找到。
人才的集聚,為星星的發展奠定了基礎。而星星則建立了完善的業績評價體系,在人才使用上堅持“賽馬制”,用數字說話,用結果評判;千方百計為來自全國各地的員工創造溝通交流機會,使他們能夠融洽相處;盡可能為他們的生活提供便利,使他們能夠安心工作……
這一切,讓所有“星星人”,對星星都有一種“家”的歸屬感。43歲的黃文革來自湖北黃梅縣,29歲進廠,如今已是星星家電二廠磷化車間主任。他沒有任何背景,是星星在人才使用上“英雄不問出處,只看工作能力”最有說服力的例子之一。磷化車間工作很忙,他每天都加班加點工作,但他毫無怨言。“在星星這么多年,對星星有感情了。”他說。
推薦閱讀
有這樣一個在中國三星內部廣為流傳的故事:只要是不出差的周末,樸根熙總會帶上秘書到北京各大商>>>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22年隱形修煉 星星登上家電“頭等艙”
地址:http://m.sdlzkt.com/a/zhibo/20111229/137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