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期某高校學生王某花1500元買了臺二手電腦,才用了10多天就開不了機,找到商家討說法,對方卻以舊家電沒有“三包”為由拒絕維修。最終,在西園工商所的介入下,商家才修好了電腦。針對王某的遭遇,記者調查發現,2006年商務部《舊貨品質鑒定舊家用電器》正式實施,并規定二手家電必須貼上統一印制的“舊貨”標簽,并注明使用年限后,方可進入市場銷售。近日,記者走訪發現,蘭州二手家電市場商家似乎對國家標準并不買賬,整個市場幾乎看不見“舊貨”標簽,二手家電市場魚目混珠,舊貨質量監管幾近空白。
調查:“廢舊”家電貓膩多
當日上午,記者來到雁灘商貿城舊貨市場發現,舊家電翻新在這里不是秘密。在一家店鋪內,記者看到了一臺舊電視機翻新的全過程:兩個小伙子從一名小販手中接過一臺18寸的舊電視后,僅用了兩三分鐘,就將殼子全部打開。拆解開電路板、查找毛病、更換零部件。不到半個小時,電視便修好了。換上嶄新的塑料外殼,配上外置天線,接通電源,之前破舊不堪的廢電視變成了新電視。原本50元回收的彩電可賣到200至450元。然而,由于缺乏有效的監管,一些本應淘汰的廢家電經過噴漆、非法拼裝等“手術”后,以新家電的面貌混跡于二手市場,不僅存在易爆、易燃等安全隱患,而且可能造成大量電子垃圾,導致環境污染。記者看到,整個市場二手的電腦、冰箱、空調并沒有粘貼“舊貨”標識,也沒有寫明使用年限。當記者問到“為何沒有‘舊貨’標識”時,一些經營者則明確表示:“并不知道有這回事。”
說法:商家無視國家標準
甘肅法翔律師事務所律師阮磊說,我國現行的相關法律體系均未針對二手家電的售后服務作出約束性規定;消費者購買二手家電出現質量問題,想有效維權十分困難,但對于二手家電““舊”“廢”有行業標準,2006年3月1日起,商務部針對廢舊家電的《舊貨品質鑒定舊家用電器》行業標準正式開始執行。根據新標準,二手家電必須經過舊貨質量監管部門鑒定,貼上中國舊貨業協會統一印制的“舊貨”標簽,并注明使用年限后,方可進入市場銷售;對已過使用年限的廢家電實行強制報廢。
問題:分工尚不明確
蘭州市工商局一位負責人說,對于二手家電市場,工商部門其職能主要是監督商家注冊、查處冒充名牌產品等違法行為,無法鑒定其商品品質。質監部門則表示,該部門主要針對生產領域的質量監督,負責把關產品的出廠質量。這位負責人認為,國家行業標準“難以操作”是因為舊貨鑒定比新品鑒定還要復雜,商家對舊品和廢品的判定尺度也不一樣。判定二手家電是“廢”還是“舊”,必須有明確的標準。
推薦閱讀
近日,北京市消費者協會邀請20余名志愿者對部分家電賣>>>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蘭州]二手家電市場質量監督幾近空白
地址:http://m.sdlzkt.com/a/zhibo/20111229/139163.html